2012-2013学年湖北咸宁鄂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咸宁鄂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咸宁鄂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咸宁鄂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 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 “水世界 ”,体积是地球的 6倍。据推测,这个 “水世界 ”同样拥有大气层,且 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题 1】 “水世界 ”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小题 2】天文学家推测 “水世界 ”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 球型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
2、行星距离太远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其 “距地球仅 40光年 ”,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距离太阳约 4.5*109KM,1光年约为 9.5*1012KM,说明太阳系的半径远小于 1光年,而银河系的半径约 4万光年,故判断其位于银河系。 【小题 2】材料反映该行星 “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而行星表面的温度由其距离恒星的距离决定。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 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况和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读该图判断,正
3、确的说法有: A图中四点气压: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等压面向上凸,气压较同一水平面上高;等压线向下凹,气压较同一水平面上低,故判断 四地的气压: = ; A错误;甲处高空气压较高,则近地面气压较低,盛行上升气流,故容易成云致雨, B错误;甲处盛行上升气流,判断近地面气温较高, C正确;甲处近地面为低压,乙处近地面为高压,故水平气流从乙处流向甲处,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面的应用和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等压面两侧气压分布的特征判断气压高低,结合
4、热力环流的原理: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相反;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考查点属于主干知识的考核。 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沙地。若此时 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夏季白天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 1】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 B西北风和东南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小题 2】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减少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避免城市的污染场带到郊区 避免城市出现 “热岛效应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 题分析: 【小题 1
5、】夏季白天,沙地的气温高于林地,故空白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阴影部分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并考虑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东南风和西南风。 【小题 2】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可以起到净化郊区进入城区的空气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外界风沙对城市的侵袭。由于人工生态林在郊区对城市出现的 “热岛效应 ”影响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和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形成环流,近地面的风向还受到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作用,与等压线斜交,可画图分析。 齐民要术中说: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有霜。
6、此时放火作媪(媪:不见火焰的燃烧),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 “放火作媪 ”使 “必有霜 ”到 “免于霜 ”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大气散射作用增强 【小题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 不正确 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 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放火作熠 ”增加烟雾(相对于云),加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从而起防霜冻的作用。 【小题 2】发出辐射
7、的物体温度越高,发出的辐射越强,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气的热力作用和读图画图能力。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结合锋面气旋图示,画图判断两低压槽处的锋面性质,结合画图更简单。 该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 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 【小题 1】根据 “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 ”,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 A B C D 【小题 2】观察该市 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 污染物扩散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污染源处应为污染物质的密度最大,且根据污
8、染物随风向飘向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判断该地区的污染源应位于 处。 【小题 2】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规律 :越往上气温越低,故而对流运动旺盛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而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是近地面出现逆温,则抑制对流运动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四图中只有甲图的气温垂直分布没有出现逆温现象,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与风向和气温的垂直分布。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污染物的扩散与风向之间的关系,和垂直气温分布对空气垂直运动的影响,本题还可结合当地的盛行风向设计试题。 该图中等值线为北半球等压线,且 a b c,则甲、乙两处风向和风力相比正确的是 甲处盛行偏北风 乙处
9、盛行偏北风 甲处盛行偏南风 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甲处风力小于乙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向斜穿等压线。可画出甲、乙两处的风向,甲乙都为偏北风;甲图的比例尺较小,故表示的实际距离较大,故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应较乙图小,即风力较乙图小。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与风。 点评:本题学生只要准确读图,抓住气压高低的分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比例尺等基本信息分析即可,属于主干知识的考查。 该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 F处 (图中阴影
10、部分 )不可能为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等值线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的原理, F处的气温较周边高,故不可能为山峰(地势高,应气温较周边低)。 考点:本题考查等温线与地形。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应用等值线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地形、湖泊和城郊环流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分析。 该图为 “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 的作用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 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 的作用 D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太阳、地面和大气之间
11、的关系判断: 表示太阳辐射; 表示地面辐射; 表示大气逆辐射; 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属于 ; A错误;烟雾能预冻害是由于烟雾能增强 大气 逆辐射, B错误;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弱, C错误;夏季白天多云气温较低,是由于云层反射作用强,属于 ,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准确读图,判断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并结合实例分析,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某地太阳视运动图 (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 7326), 【小题 1】该地
12、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 A 3:30 18:30 B 4:30 19:30 C 6:00 18:00 D 6:30 18:30 【小题 2】该地的经纬度是 A 135E, 40N B 120E,40S C 135W, 40N D 135E, 40S 【小题 3】关于该地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 该地的昼长为 15小时 B B此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一年中无太阳直射现象 D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根据该地正午为北京时间的 11: 00,即当地时间较北 京时间早 1个小时,故计算当地的经度为 135E。故
13、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的 3: 30,即当地时间的 4:30;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的 18: 30,当地时间为 19: 30。 【小题 2】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位于正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排除 AC项,当地的经度为 135E, D项正确。 【小题 3】该地位于南半球,故一定位于北京的南方,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认真读图,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日出日落时间、方位、正午太阳方位等);掌握正午太阳方位的特征和地方时计算的基本规律(当地正午为 12时)。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交点 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实线 PL为纬线, OQ为经线,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14、若图中虚线 PQL为 O地标杆顶端某日日影轨迹,则当日可能是 A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 B一年中黑夜最长的季节 C一年中昼夜等分的季节 D一年最冷的季节 【小题 2】若图中虚线 PQL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 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 90o B此时 O地地方时一定为 12点 C P、 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 D P、 Q两地自转角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图中虚线 PQL为 O地标杆顶端某日日影轨迹,则根据日影轨迹判断该日当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昼长为 12小时,即昼夜等长。 【小题 2】实线 PL为纬线, OQ为经线,虚线 PQ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 咸宁 高级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