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 20世纪全球 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 8起。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以上表述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 【小题 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 ) 地震 干旱 洪涝 台风 风暴潮 火山 寒潮 泥石流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材料 “20世纪全球 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 8起
2、 ”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且结合我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判断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种类多。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分别是: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小题 2】影响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结合我国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征和材料信息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图,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 O 为太阳直射点, N 为北极点, A点的地理坐标为( 66 34N, 0),据此回答问题。
3、【小题 1】 O 点的地理坐标为 A 0, O B 2326N, 180 C 2326N, 0 D 0, 180 【小题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E点和 F点都在赤道上 B E点和 F点都在回归线上 C 0点此时昼夜平分 D AEB为昏线 【小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A 6月 22日 8时 B 6月 22日 20时 C 12月 22日 8时 D 12月 22日 20时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 N 为北极点,则 A点和 O 点位于极点相对的两条经线上,根据A点的经度为 0,确定 O 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180;根据 A点
4、和 O 点位于极点两侧, A点的纬度为 66 34N,则判断 O 点的纬度为 2326N。 【小题 2】根据图示大圆表示晨昏线, A点和 B点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故判断 E点和 F点位于晨线和昏线的中点,故确定其位于赤道上。图示 0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昼长夜短;根据图示 O 点表示太阳直射点,故图示部分应表示昼半球,故判断 AEB表示晨线。 【小题 3】由于 O 点表示太阳直射点,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其地方时为 6月22日 12时,结合上题结论,其经度为 180,则北京时间为 120E的地方时,较 180的地方时晚 4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 6月 22日 8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和晨昏
5、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读图提取极点两侧的经线的经度、纬度关系和晨线、昏线中点的位置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并且掌握晨昏线图示中试卷计算的基本方法: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时等基本信息。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 ) A 2326 B 6634 C 90 D随季节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大小始终不变,大小为 2326;故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 6634。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黄赤交角。 点评:本题难度低,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黄赤交角与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 ”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6、与地球公转远日点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 ) A春分 B冬至 C夏至 D秋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大约在 7月初,最接近夏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过程中经过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大致时间,并结合二分二至日的大致时间比较即可判断。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 ) 通过大气污染 通过水体污染 通过土壤污染 通过食物链污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 的,不仅造成大气、水、土壤污染,还可以进入生物体,从而食物链内部流动,造成整条生物链上各种生物受到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难
7、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社会的共识。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 20世纪 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人口迅速增长 工农业迅速发展 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气候变暖 A B C D 【小题 2】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因素是 ( ) 乱伐森林,环境破坏 用水量迅速增加 水质污染 气候异常,干旱少雨 A B C D 【小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
8、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列手段属于经济手段 ( ) A制定生活性用水供应优于生产性用水供应的政策 B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的生产和销售 C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D适量、适度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幅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 “用水量增加 ”的要求,近 50年来,用水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迅速增长和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不会导致用水量增加,但加剧了资源的短缺。 【小题 2】全球水资源紧缺的人为因素是用水量迅速增长和水质污染。砍伐森林主要是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水循环,与水资源短缺关系不大;气候异常、干旱少
9、雨,不属于人为因素。【小题 3】 A、 C属于行政手段, B属于法律手段。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和人 为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在能力要求上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抓住题干的基本要求,注意区别 “用水量增加 ”和 “水源短缺 ”的差异; “自然原因 ”和 “人为原因 ”的差异;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和 “经济手段 ”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20世纪 5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 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0、 【小题 1】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 A下游大 量引水灌溉 B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越来越干旱 D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 【小题 2】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 ( ) A库区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B地下水位上升 C水库的防洪能力丧失 D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小题 3】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 ( ) A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严禁上游地区使用塔里木河河水 B建立防止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早期预警系统 C大力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分析,水库建
11、成后,则由于水库蓄水使上游的灌溉用水量增大,而导致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 【小题 2】水库干涸、水资源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位下降;下游植被枯萎,而易造成土地荒漠化。该地区的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蓄水,该地区气候干旱,基本没有防洪功能。故选 D项。 【小题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水资源不足是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最大特征,故塔里木河流域的整治措施是针对水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河流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材料和题干基本信息分析。 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原因主要包括 ( )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均资源相对贫乏 片
12、面追求经济增长 资源丰富 生产技术先进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循环经济的核心,而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和资源方面的压力大。 考点:本题考查循环经济。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意义,并结合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际分析即可。 下列有关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B循环经济的基础是物质一次性充分利用 C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日益稀少的环境资源 D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方式呈线性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减量化
13、、再利用、再循环 ”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合为一体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将实现 “资源 生产 流通 消费 废弃物再资源化 ”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考点:本题考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含义和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并结合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人类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 ( ) A世界观 B环境伦理观 C 价值观 D传统伦理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引起的,故环境问题的解决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新疆 布尔津县 高级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