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恒星、卫星 B恒星、星云 C行星、彗星 D流星、恒星 答案: B 试题分析: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的物质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即可作答。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各种天体的基本特征。 本次期中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次期中考试期间,太阳直
2、射点的位置在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移动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本次期中考试期间 ”介于 “9月 23日至 12月 22日 ”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读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 ”,判断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 B图中角 是黄赤交角 C目前的黄赤交角是 6634 D恒星 M是天狼星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与地轴垂直的面是赤道平面,连接两条回归线的面是黄道平面,两个面之间的夹角是黄赤交角。目前核度数是 2326,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3、往返移动,如果黄赤交角变为 0。太阳将总是直射赤道,不再作南北方向的往返移动。 图解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考点:本题考查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即黄道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将总是直射赤道,不再作南北方向的往返移动。 上海市(约 31N)业主李某在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 “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 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 1 小时
4、 ”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材料中 “ 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 1小时 ”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考虑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那一天)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D秋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那一天为冬至日, 12 月 22 日,此日楼房影长最长。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的楼间距问题。 【方法技巧】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 日影的方向和长度的问题: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 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的来向。 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其余纬度: 3月 21至 9
5、月 23日,东北升,西北落; 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东南升,西南落; 3月 21日、 9月 23日,正东升,正西落。 正午前 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 ( 2)日影的长度 L hcotH。( h为物体高度, H为当时太阳高度),如图 1所示。 楼间距的问题: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 LhcotH。( h为楼高, 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 2所示。 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应满足+H 90( 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H为当天正午
6、太阳高度)。如图 3所示。 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 确的是 A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保持不变 B随着地球自转,太阳西升东落 C随着地球公转,黄赤交角一直都在发生显著改变 D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西向东公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 A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保持不变,不对。 B随着地球自转,太阳西升东落不对,应该是东升西落。 C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它不随地球运动而发生变化。 D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西向东公转,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不难作答。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7、。 地球上产生昼夜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D不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时刻围绕太阳运动,则向阳的面为昼部分,背阳的面为夜部分,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学生要明确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的区别。 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 30线上 D赤道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在赤道上,赤道上终年 6时日出, 18时日落,昼夜等长。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昼夜现象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晨昏
8、线平分赤道,赤道上昼弧和夜弧各跨 180度,昼夜平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由地壳组成 B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组成岩石圈 D地核厚度最薄,只有 3400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部分,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地核最厚,地壳厚度最薄。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球的内部结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示 a、 b、 c、 d岩石中
9、,属于变质岩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图中箭头 表示的含义是 A变质作用 B地下水上升 C沉积作用等外力作用 D岩浆活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组题主要考查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中 d表示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箭头 表示熔岩冷却, b 为侵入性岩浆岩, a 为喷出性岩浆岩,剩下 c只能是变质岩。 【小题 2】图中箭头 表示的含义是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点评:本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作用力。三大类岩石重熔再生都可
10、以变成岩浆,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代表外力作用。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本题图中所示的地貌,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小题 2】形成图中 所示的岩石景观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是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小题 2】形成图中 所示的岩石景观的最主要的外力作
11、用是风力侵蚀,地貌形态为风蚀蘑菇。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地貌形态来判断外力作用的表现。 【知识小结】列表法比较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 ,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 ”、
12、“石漠化 ”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侵蚀 作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 东欧平原) 沉积 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
13、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沧海桑田 ”之说是指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 C地质作用 D地质构造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沧海桑田 ”是指地壳水平运动会在地表形成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还有地壳垂直运动引起了
14、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考点: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地壳的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地壳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B C D 【小题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15、【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对应箭头 。 【小题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与图中箭头 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各箭头的含义,学生只要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即可作答。 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小题 2】图中甲、乙两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线速度乙大于甲 C两地昼夜长短不同 D此刻两地地方时都是 0点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北极圈及其以
16、北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正值夏至日。 【小题 2】图中甲地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两地昼夜长短不同,乙地昼长夜短,甲地昼夜等长,此刻两地地方时都是 6点。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极圈内的现象,注意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 一条河流沿北纬 35自西向东流(图),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右岸冲刷,左岸沉积。故图中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17、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运动物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我国探月卫星 “嫦娥 2号 ”于北京时间(东八区) 201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 A 9月 30日 10时 59分 57秒 B 10月 2日 1时 59分 57秒 C 10月 1日 1时 59分 57秒 D 10月 1日 10时 59分 57秒 答案: D 试题分析:伦敦时 间比北京时间晚八个小时,故嫦娥 2 号 ”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成功发射
18、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 10月 1日 10时 59分 57秒。 考点:本题以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时的计算方法,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遵循 “东加西减 ”的原则。 2020年我国将建成载人空间站。那么,载人空间站 A已出离太阳系 B属于流星体 C人是无论如何都观测不到的 D环绕地球飞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该工程计划实施过程可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载人空间站环绕地球飞行。 考点:本题考查人造天体载人空间站的运动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19、,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流星体是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载人空间站已出离太阳系,不对;载人空间站,人是无论如何都观测不到的,这种说法不对。 美国 NASA计划在 2020年把航天员送上月球,作为登陆火星的试点。火星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狮子星座 答 案: B 试题分析: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颗行星。火星属于太阳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的成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里的成员一是行星和小行星,它的质量比太阳小得多,本身不发射可见光,只是以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二是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
20、行的天体,质量也不大。三是彗星。它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具有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四是流星体,它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为数众多;五是行星际物质,其中分布着极其稀 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 太阳巨大能量的来源是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的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巨大能量的来源是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能量的来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常识的考查,太阳活动的巨大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属于太阳活动。 图为 “太阳系中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21、图中 是地球的 “左邻右舍 ”, 和 分别为 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 C火星、金星 D水星、木星 【小题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太阳系八大行星的 绕日公转方向相同 绕日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质量和体积大致相等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系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颗行星。图中 是地球的 “左邻右舍 ”,由图可知 离太阳比 远,故 和 分别为火星、金星。 【小题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它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2、一样,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及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规律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探究途径分析 ( 1)从现代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 ( 2)从内因、外因两方面综合分析,即从地球本身和其周围环境条件入手进行分析。 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淮安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