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的天体 M可能是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小题 2】图中体现出了多少级天体系统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小题 3】与地球相比,天体 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没有坚硬的地表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体积和质量很小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天体 M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依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正确
2、答案:选 B。 【小题 2】图中体现出了 2 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和地月系。正确答案:选 B。 【小题 3】与地球相比,天体 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正确答案:选 A。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宇宙环境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 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中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自转周期适中,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
3、考点: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天体系统、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 读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题。 【小题 1】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B最冷月气温大于 18 C气温年较差小 D夏季降水丰富 【小题 2】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气温和降水分布可以判断,该地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依据气候类型
4、判断的三步骤,一是 6、 7、 8月温度最高,位于北半球;二是最冷月在 15 以上,位于热带;降水量大而且比较集中,属于夏雨型。可以判断该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透明玻璃瓶和温度计的实验完成题。 【小题 1】图中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 25 B 12 C 10 D 8 【小题 2】青藏高原气温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辐射少所导致的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5、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比另一个要稍微高一些,正确答案:选 B。 【小题 2】青藏高原气温低主要是空气稀薄,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大气逆辐射弱造成的,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和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温室效应和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字母 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小题 2】图中字母 a所
6、示地区在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A低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高温少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方向向左偏,为南半球;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可以判断图中字母 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对天气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对天气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
7、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 1-9所示。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 1-10所示。 3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冬雨型
8、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 夏雨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少雨型 读某日 08时地面天气图和文字信息,回答题。 【小题 1】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 ab 天气的空间变化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 ab 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小题 2】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答案: 【小题 1】 A
9、【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北半球气旋气流的运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a位于冷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温度高,气压低; b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温度低,气压高。接近 ab 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A。 【小题 2】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移动路径。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的判断和台风的最有价值的信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气系统的判断和台风的最有价值的信息。 冷锋 与 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冷锋过境时
10、,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暖锋 与 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雨过天晴。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准静止锋与天气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
11、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气流(气压)状况 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 中心气流及天气状况 实例 气旋 (低压中心) 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台风 反气旋 (高压中心) 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北方秋高气爽, “伏旱 ”天气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所以 A是错误的;夜晚,山顶降温快,
12、气流下沉,山谷降温慢,气流上升,所以 B是错误的;城市是热岛,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所以 C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如图 1-7所示,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 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 流向低压)。 地面冷热不均是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直接原因。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 1-8所示。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
13、度骤降到 0 以下时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的现象。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集资料制作的 “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霜期表 ”。据此回答题。 纬度 23.5N 30N 40N 45N 霜期时长 5天 15天 55天 105天 【小题 1】材料中不同地区霜期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小题 2】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纬度越高,霜期越长;纬度越低,霜期越短。正确答案
14、:选 B。 【小题 2】霜冻发生的条件是天气严寒、地面辐射强、微风、大气逆辐射弱。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主要考查了霜期差异的形成原因及霜冻发生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霜期差异的形成原因及霜冻发生的条件。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小题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 B大气的反射作用 d C大气的吸收作用 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c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
15、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形成的,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图 1-5或图 1-6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地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重庆市 重庆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