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世界人口和人种的正确说法是 A非洲全是黑色人种 B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C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D欧洲主要是白色人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非洲北部的阿拉伯民族属于白色人种, A错误;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属于发达国家, B错误;亚马逊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故人口稀疏, C错误;欧洲主要的人种为白色人种,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和人种。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人口和人种分布的基本概况即可判断,对于此
2、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气温年较差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A B C D 【小题 2】甲所在国一月均温 0 等温线与北纬 38度纬线基本吻合,而丙所在国一月均温 0 等温线大体位于秦岭 -淮河一线(北纬 34度左右),该事实说明 A甲所在国的南北温差大 B甲所在国的一月均温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C甲所在国受海洋影响较明显 D甲所在国的雨季开始时间比丙所在国早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地区位于东亚,根据图
3、示,从甲 乙 丙,由于离海远近的差异,导致了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故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明显的差异。 【小题 2】材料反映甲国冬季的气温较丙国高,主要是由于丙国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强,而甲国受海洋影响和日本暖流影响,故只有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 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能根据图示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 能结合海陆分布的差异判断其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能利用海陆位置、冬季风、洋流等因素分析对气温的影响。 读下面两图,回答小题。 【小题 1】甲图中 、 、 、 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 B C D 【小题 2】乙图为甲图中某地一部分,实
4、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刚好位于 O 点,则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图中 中的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等高距一致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大,故图示 处等高线分布最为密度,表示坡度最大。 【小题 2】泥石流多发于河谷地带,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故可确定河流流向,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路线应垂直于等高线向山坡高处跑,故 线路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形坡度大小,并能结合等高线 “凸高为低 ”的原则判断河流流向是解题的关键,还需要掌握泥石流发生时,山
5、谷中的正确逃生线路。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 西部边缘。下图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 500m B 1500m C 1000m D 2000m 【小题 2】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D在一定海拔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这一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对应到地形剖面图上,进而可读图该处的海拔高度,约为 500米附近。 【小题 2】直接根据地形剖面图与
6、降水量分布的关系,图示山脉东侧 500米海拔以东地区,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多,但之后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在降水量线上只能读出降水量,需要把降水量最大值处对应到地形剖面图上才能读图其海拔高度。 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完成题。 【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B 、 两地均属于东经度 C 地位于 地的西北方向 D a地总比 c地早进入新的一天 【小题 2】以下备选项的两个地点中,既分别在东西两半球, 又分别在南北两半球的 A
7、 与 B 与 C 与 D 与 【小题 3】图中 a、 b、 c、 d四个区域,按实际面积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 bacd B b=cad C bacd D b=ca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中纬度是指 30-60之间,而 位于 20-40之间, A错误;东经度从 20W向东到 160E,而 位于 140W-120W之间,属于西半球, B错误;根据图示的经纬度跨度判断, 地位于 地的东北方向, C错误;根据图示的经度位置, a地位于东十二区, c地位于西十二区,所以 a地总比 c地早进入新的一天, D正确。 【小题 2】直接根据图示
8、的经纬度位置判断, 与 都位于南半球, A错误; 与 均位于西半球, B 错误; 与 均位于西半球, D 错误;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正确。 【小题 3】根据经纬线长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所有经线都等长;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故图示四个区域跨经纬度度数一致,则所处纬度越低,表示的实际 面积越大,故 B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掌握经纬度应用的几条基本原理: 东西半球的基本划分: 20W和 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0、 60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经纬线长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所有经线都等长;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气温、降水量和
9、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右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 E、 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 0.55 0.50 B 0.55 0.35 C 0.30 0.50 D 0.30 0.35 【小题 2】导致 E、 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小题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 E B F C G D H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10、 【小题 1】根据等值线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的原理判断即可, E处数值低于0.45; F处数值高于 0.45。故 C项正确。 【小题 2】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 E地风险度小是由于 E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高温且北面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温度年变化较小,全年热量丰富; F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无高大地形阻挡,冬季易受冷空气侵扰,全年热量条件逊于 E地,风险度较高。可见地形和大气环流是导致 E、 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小题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四地随着热量的增加,风险度都有可能降低。由于纬度最高的 H地,气候变暖前的风险度在四地中最高,因此其
11、风险度降低也最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自然灾害和读图综 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为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试题,有一定难度,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等值线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的基本原则; 能根据经纬度位置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地形、冬季风、海陆位置等因素分析对气温的影响; 掌握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 a、 b、 c、 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图中 MN、 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下图)中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
12、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局部地形, a处等高线 “凸低为高 ”,为山脊; b处等高线 “凸高为低 ”,为山谷; c处等高线 “凸低为高 ”,为山脊; d处为山坡,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地带。 【小题 2】沿图示 XY剖面,该交点位于两侧山峰的中间低点, 符合;沿图示 MN 剖面,该交点位于鞍部,其为两侧山坡,该交点地势较高, 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试题,能利用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局部地形区是解题的关键,注意 “凸高为低 ”, “凸低为 高 ”的等高线基本原则,并能掌握鞍部四周地势高低的分布特征,注意比较分析
13、。 北京时间 2010年 10月 25日 22时 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10月 26日晚 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 “石头雨 ”。结合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关于印尼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B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因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D适宜于天然橡胶和棉花生长 【小题 2】关于此次地震、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14、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小题 3】默拉皮火山喷发时下起了 “石头雨 ”,关于此次 “石头雨 ”主要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伴随火山灰凝结降雨 B火山灰使平流层凝结核增加,带来降水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水汽下沉,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 D受赤道低压影响,空气对流旺盛,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印尼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没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错误;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形容中南半
15、岛的地形特征,而印尼位于马来群岛, B错误;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故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C正确。棉花适宜种植于亚热带、温带地区,故不适宜该地区种植, D错误。 【小题 2】结合图示默拉皮火山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西南部地区,故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属于消亡边界。 【小题 3】火山喷发主要释放大量气体和火山灰,其形成降雨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处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有大量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则形成 “石头雨 ”。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掌握东南亚的板块位置、地形、气候和矿产资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昆明 第二 中学 第二次 阶段性 检测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