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云南省武定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
《2011年云南省武定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云南省武定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云南省武定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选择题 庐山在 1100米高度平台处建了一个小镇后,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避暑,说明高考资源网 A客源市场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B基础设施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C资源价值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高考资源网 D地理位置与交通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答案: B 某旅行社组织了 “重走霞客路 ”大型旅行考察活动。下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旅行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D山地冰雪带 【小题 2】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设计了下列主题活动,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2、) A ac :喀斯特地貌之旅 B cd :江南奇山异水之旅 C df :南北景观之旅 D gf :西北大漠戈壁之旅 【小题 3】旅行考察队员们队沿线四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合理的:( ) A甲地 立足气候优势,发展花卉生产 B乙地 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粮食生产 C丙地 瞄准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农业 D丁地 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A 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 “绿色旅游 ”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 A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3、D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修建水库后 河流径流量增加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 B C D 【小题 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植树造林 人工降雨 疏浚河道 退耕还湖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完成下题。 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答案: D 2010年 3月以来,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
4、生太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小题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啊 D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2010年 1月,海地发生 7 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 2月智利发生8 8级地震,数百人 丧生。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
5、图。读图回答下题。 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C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答案: B 2010年 3、 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小题 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下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答案: 【小题 1
6、】 D 【小题 1】 C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 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小题 2】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 A暴雨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我国的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其形成和地质、地形、气候有关,地域和发生
7、无关。 【小题 1】 A选项中的暴雨是气象灾害, C选项中的洪涝和台风都是气象灾害,D选项中的沙尘暴是气象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了自然灾害的种类: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下图为山西 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能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丰富物质来源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 A桂、滇、黔 B粤、闽、浙 C赣、鄂、湘、 D
8、冀、晋、豫 答案: B 上海某年 8月 8日最高气温比 8月 8日高出 7 ,其原因可能是( ) A 9日有寒潮到达 B 9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云量大 C 9日受台风影响,出现阴雨天气 D 9日受梅雨影响,阴雨连绵 答案: C 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示意。读图,回答下题。 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 , 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答案: D 烟雾可以预防寒潮带来的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为地面传导热量 C让作物吸收更多的 CO2 D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 D 下图中 “A”、 “B”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某日我国地
9、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2】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低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高温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判断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例中数字 3和 4所代表的主要灾害类型分别是 A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B干旱和台风 C地震和岩溶塌陷 D风暴潮和泥石流 【小题 2】下列图例所代表的主要灾害类型的主要成因对应不正确的是 A 2 气候、地形因素 B 4 人类活动 C 5 地形崎岖 D 1
10、自然原因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 B C D 答案: D 2011年五一假期,武定县某高中的张三想约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李四提出去香港,王五提出最好去海南三亚,麻六想去日本,侯七提出去昆明。但他们每人只有五百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 A日本 B三亚 C香港 D昆明 【小题 2】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 A旅游费用 B交通条件 C身体状况 D旅游安全 【小题 3】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 ) A旅游者的动机和偏好 B旅游
11、者的资金和闲暇时间 C旅游者的出游方式 D旅游地的美学价值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1】武定县位于云南省。进行旅游地的选择需要考虑经济条件。 “他们每人只有五百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 ”所以选择的距离要较近,而且时间较短。适合去昆明旅游。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 “他们每人只有五百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 ”所以选择的主要理由是旅游费用。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3】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要求 具体内容 目 的 符合自身特点 考虑旅游者自身特点、旅游动机、兴趣爱好、经济条件、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使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内容更加
12、合理、可行 选择最佳路径 尽可能能选择最佳旅游路径。将沿途和旅游地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可能避免重复线路 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降低旅游费用,减少体力消耗,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景观丰富多样 要充分展现旅游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原则是:既做到景观丰富,富于变化,又突出重点,避免雷同 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感受到不同的旅游特色氛围 注意劳逸结合 安排旅游日程时,要考虑身体条件,力求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使旅程有一定的节奏性 及时调节和恢复旅游者的体能,保证游览质量 追求最佳效果 形成鲜明的主题和特色; 根据景观特点,安排适宜的游览时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云南省 武定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