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867-2013 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
《DB41 T 867-2013 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867-2013 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8672013 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 管理体系规范 2013 - 12 - 25发布 2014 - 02 - 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8672013 I 目 次 前 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管理要素及要求 34.1 总体要求 34.2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34.3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34.4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64.5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74.6 相关方要素管理 75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85.1 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要素管理 85.2 危险化工工艺控制要素管理 .
2、 106 危险作业管理 . 116.1 吊装作业管理 . 116.2 动火作业管理 . 116.3 动土作业管理 . 116.4 断路作业管理 . 116.5 高处作业管理 . 116.6 设备检修作业管理 . 116.7 盲板抽堵作业管理 . 116.8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 . 116.9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管理 . 127 综合要素管理 . 127.1 应急与事故处置要素管理 . 127.2 职业健康管理 . 128 预控保障管理 . 128.1 组织保障 . 128.2 人员保障 . 128.3 制度保障 . 138.4 技术保障 . 138.5 资金保障 . 138.6 安全文化保障
3、. 14DB41/T 8672013 II 9 检查、审核与评审 149.1 检查 149.2 审核 149.3 管理评审 15DB41/T 8672013 III 前 言 为满足我省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不断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可控的长效机制,实现氯碱企业本质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进、周静、程金虎、徐彩菊、赵丽敏、魏静华、王元月。 本标准参加起
4、草人:郭红卫、杨萍、王明辉、胡满义、司恭、周朝辉、韩瑜、耿剑统、张胜利。 DB41/T 8672013 1 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综合要素管理、预控保障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本标准适用于氯碱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9
5、用电安全导则 GB 14193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 14544 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AQ/T 3016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
6、3018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安全通则 AQ 3021 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 AQ 3022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AQ 3023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 AQ 3024 化学品生产单位断路作业安全规范 AQ 3025 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AQ 3026 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 AQ 3027 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 AQ 302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AQ 30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 303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 AQ/T 4208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
7、分级 AQ/T 6107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DB41/T 8672013 2 AQ/T 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HG/T 20508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 20513 化工自控设计规定 (二)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 20666 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技术规定 HG/T 23004 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
8、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1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4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国家安监总管三103号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国家安监总管三116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监总局令第46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监局锅发250号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16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氯碱企业 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氯化钠或氯化钾水溶液工艺技术,生产氯气、氢气、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聚氯乙烯等产品的企业。 3.2 风
9、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 风险预控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3.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5 安全检测 DB41/T 8672013 3 通过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3.6 一岗双责 “一岗”是指个人职责所对应的岗位;“双责”是指相关人员不仅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还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3.7 隐患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
10、.8 重大隐患 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 3.9 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减少、预防和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4 管理要素及要求 4.1 总体要求 氯碱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相关方要素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注:PDCA分别表示:PPlan(计划);D Do(实施);CCheck(检查);A Actio
11、n(改进)。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保持实用、简洁、高效、稳定运转。 4.2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方针应: a) 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 b) 明确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c) 对企业及基层安全绩效的承诺; d) 结合现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 e) 针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f) 对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持续培训提出要求; g) 形成文件并发布,有组织有层次的实施; h) 传达到全体员工; DB41/T 8672013 4 i) 定期修改,确保其与生产、储运、安全监测等系统及企业的发
12、展相适宜; j)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4.3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4.3.1 危险源辨识管理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辨识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 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 a) 危险源辨识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熟悉辨识危险源的依据; b) 辨识范围覆盖本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c) 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确定其特性,要考虑到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d) 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明确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 e) 对辨识任务及辨识结果应建立清册,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13、统计、整理、归档。 4.3.2 危险源隐患排查 应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 4.3.3 危险源风险评估 4.3.3.1 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并确保: a) 危险源风险评估频次应与国家有关规定基本一致; b) 危险源风险评估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c) 风险评估范围覆盖本企业的所有危险源和活动区域; d) 风险评估方式参考国家有关规定并科学整合,或者创新符合本企业实用的隐患排查方法、模型,做到简单、实用、有效。应与现场实际相符; 4.3.3.2 当有下列情形发生时,企业应及时组织对危险源进行相关专业的风险评估: a)
14、 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有变化时; b) 生产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时; c) 生产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时; d) 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e) 本企业或类似企业发生事故(包括未遂)时; f) 气候条件发生突然变化或预报重大自然灾害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时。 4.3.4 风险管理对象、标准和措施 4.3.4.1 风险管理对象 企业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可接受的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应按照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 风险管理对象应分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隐患治理负责单位可分为班组级、基层车间级、
15、基层单位(分厂)级和企业级,各级隐患治理负责单位的分工如下: a) 班组级,只需要动手或动简单工具立即可以解决的隐患; b) 基层车间级,需要调整人员或物的状态或大型工具立即可以解决的隐患; DB41/T 8672013 5 c) 基层单位(分厂)级,需要调整人、机的作业环境或修改规章制度、补充技术措施才能治理的隐患; d) 企业级,需要调整生产原料的品种、性质或人、机的作业环境才能治理的隐患。 4.3.4.2 风险管理标准 企业应按下列要求制定风险管理标准: a) 应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 b) 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制定管理标准; c) 风险管理标准的制定
16、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d)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4.3.4.3 隐患治理措施 企业应按下列要求制定隐患治理措施: a) 应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隐患治理措施; b) 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下达隐患治理通知;确定治理措施、负责人、资金来源及治理期限;设 专人监督和验收;建立隐患治理台帐; c) 重大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 制定包括“定任务和目标、定机构和人员、定经费和物质、定方法和措施、定时限和要求”的治理方案; 建立重大隐患项目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
17、任人;竣工验收报告。 d) 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必须采取防范措 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4.3.5 危险源监测与安全报警 4.3.5.1 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a) 危险源监测方法与本单位实际相符,并在风险管理计划中予以明确; b) 危险源监测设备和系统灵敏、可靠; c) 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d) 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区域的视频监控、信息远传设施、管理应符合AQ 3035、AQ 3036的要求。 4.3.5.2 企业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危险源进行可
18、靠监控。应确保: a) 结合各单位实际,合理设计并安装危险源的安全检测报警系统; b) 检(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达到有关规范的要求; c) 检(探)测器应采用经国家指定机构认证的产品; d) 报警控制器应独立设置,安装在有人值守的操作室或值班室; e) 便携式检(探)测报警器的配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f) 监测设施应按规定定期校验。 4.3.6 风险预警 企业应采取措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使各级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a) 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方法; DB41/T 8672013 6 b) 建立可靠的信息传输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
19、、及时。 4.3.7 风险控制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a) 应考虑:可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 b) 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管理档案,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企业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隐患风险预控管理信息,企业应确保: a) 员工及相关方参与风险预控管理计划的制定; b
20、) 员工及相关方参与危险源辨识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c) 员工参加车间及作业场所安全状态预评估; d) 员工熟悉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并知道自己在应急时应怎么做。 4.4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4.4.1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企业可参照GB 6441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 4.4.2 员工岗位规范 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a) 涵盖企业所有岗位; b) 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c) 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规范要明确 “一岗双责”; d) 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4.4.3 员工培训教育 员工培训教育应按照AQ 3016规定
21、执行。 4.4.4 员工行为监督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a) 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b) 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c) 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4.4.5 员工档案 企业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a) 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DB41/T 8672013 7 b) 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血型、持证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
22、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c) 员工健康档案 d) 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4.5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4.5.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应按照AQ 3016的规定执行。 4.5.2 电气设施 企业内电气设施管理应符合GB 50052、GB 50054、GB 50058和GB/T 13869标准的要求。 4.5.3 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的设计、安装及控制室设计应符合 HG/T 20513、HG/T 20508和GB 50058的要求。 4.5.4 安全设施 4.5.4.1 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帐,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867-2013 氯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867 2013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管理体系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