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
《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2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2015-05-15发布 2015-08-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0612015 I 目 次 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 25 品种选择 26 小麦栽培技术 26.1 播前准备 26.2 播种 36.3 田间管理 37 水稻栽培技术 57.1 播前准备 57.2 播种 57.3 秧田管理 57.4 本田管理 6DB41/T 1061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2、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淑萍、马新明、张娟娟、李宇峰、李建新、扶定、周国勤。 DB41/T 10612015 1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品种选择、小麦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麦一体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 1350 水稻 GB 1351 小麦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847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851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麦一体化 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水稻、小麦接连种植,并合理统筹利用资源与技术措施的种植模式。 3.2 高产高效 小麦产量400 kg/667m2,稻谷产量600 kg/667 m2,每667 m23.3 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一喷三
4、防 在小麦生长后期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合使用,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重的技术措施。 3.4 四沟 边沟、厢沟、腰沟、围沟。 DB41/T 10612015 2 4 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 实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1000 kg/667 m2小麦产量400 kg/667 m以上,其中: 2,成穗数35万45万/667 m2水稻产量600 kg/667 m、穗粒数30粒38粒、千粒重40 g45 g。 2,成穗数15万25万/667 m25 品种选择 、穗粒数130粒200粒、千粒重24 g30 g。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该区域种植的小
5、麦、水稻品种组合,其中: 小麦选用耐湿耐高温抗(耐)纹枯病、赤霉病,耐穗发芽、生育期在210 d左右的中早熟弱春性或半冬性品种。如:豫麦18-99、郑麦9023、扬麦20、兰考198; 水稻选用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稳产高产的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如9优418、郑稻18、冈优188、冈优737。 6 小麦栽培技术 6.1 播前准备 6.1.1 精选种子 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并选晴天晒种。 6.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 6.1.3 种子处理 根据该区域条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实际,
6、宜选择包衣种子播种。如种子无包衣,防治条锈病、纹枯病宜选用2%戊唑醇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加水0.5 kg 1 kg,拌麦种10 kg;防治蚜虫、金针虫等害虫,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用50%二嗪磷乳油2 mL 4 mL拌种1 kg。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6.1.4 施用底肥 底肥宜有机无机相结合,无机肥以氮磷钾复混肥或专用肥为主。每667 m2施用有机肥3000 kg50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450 kg、尿素150 kg作底肥,在耕翻前将有机肥、复合肥等均匀撒入田面,然后进行整地。在起身拔节
7、期每667 m26.1.5 排水整地 再追施尿素150 kg左右。 在水稻收割前7 d10 d,进行围沟、腰沟的开挖,以防止田间渍水。水稻收获时,留矮稻茬,并在水稻收割后趁墒及时整地。深耕20 cm25 cm或旋耕15 cm左右。 6.1.6 开沟做厢 DB41/T 10612015 3 机械开挖四沟,宜每2.5 m3 m开挖一条厢沟,沟深20 cm30 cm;田块长超过70 m的应加挖腰沟,沟深30 cm,边沟深40 cm,田外排水沟在前作收获前开挖,逐渐加深,沟深1 m,确保内外沟配套相通,排灌通畅。 6.2 播种 6.2.1 播种时期 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11月5日,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
8、为10月15日10月2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11月5日。 6.2.2 播种量 适期播种范围内,深耕整地播种每667 m2播量10 kg14 kg;少免耕机条播麦田每667 m2播量11 kg15 kg;撒播麦田每667 m2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2 d,播量增加0.5 kg,但每667 m播量12 kg16 kg。 26.3 田间管理 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7 kg。 6.3.1 出苗越冬期管理 6.3.1.1 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对缺苗断垄严重麦田要及早催芽补种,或采用疏密补稀,带土挖穴浇水移栽方式补苗。 6.
9、3.1.2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宜在小麦2叶期后(11月中下旬)进行,对于一般阔叶类杂草(播娘蒿、荠菜等)发生田地,每667 m2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0 g1.8 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加水30 kg40 kg,均匀喷雾。对于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667 m260 mL70 mL加水进行叶面喷雾。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每667 m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乳油 26.3.1.3 因苗追肥 用20% 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 mL60 mL均匀喷洒。 对缺肥麦田,应在冬前趁墒进行追肥,每667 m26.3.1.4 清沟排渍 追施尿素5 kg8 kg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061 2015 豫南稻麦 一体化 高产 高效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