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701-2011 褐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pdf
《DB41 T 701-2011 褐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701-2011 褐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7012011 褐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 2011 - 12- 20 发布 2012 - 02 -20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 T701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洛阳奥吉特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政伟、常利霞、刘延庆、韩红民、杨国良、李灵圈、孟晓晓。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刘英鸽、高宇雷。 本标准 2011 年 12 首次发布。 DB41/ T7012011 1 褐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
2、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褐蘑菇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530 食用菌取样方法 GB/T 12531 食用菌水分测定 GB/T 12533 食用菌杂质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
3、条件 NY 5099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褐蘑菇(Agaricus c rocopelus peck) 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英文名:portabella。其菇盖表皮细胞含有褐色素呈黄褐色,菇盖多生纤维状鳞片,因此得名。 4 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应符合NY 5010 和GB 15618的规定,选择供水、排水、电源方便的场地。 5 生产技术 5.1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拌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主料为作物秸秆、畜禽粪。辅料为油料废渣(豆粕、菜籽饼等)、石膏粉、生石灰。 5.2 栽培环境 5.2.1 温度 DB41/ T70120
4、11 2 褐蘑菇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6。子实体生长温度为821,最适温度为1520。 5.2.2 水分与湿度 褐蘑菇培养料含水量以62%65%为宜,覆土含水量以80%85%为宜。发菌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出菇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 5.2.3 空气 菇房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含量5%。 5.2.4 光照 褐蘑菇应在弱光或全黑暗条件下发育生长。 5.2.5 pH 值 褐蘑菇培养料的pH值为5.58.5,最适pH值为6.87.3。 5.3 生产设施 5.3.1 一次性发酵隧道 硬化泡料池,排水便利,有遮雨设施和强制通风设备。
5、5.3.2 二次性发酵隧道 有强制通风设备,风量可控。 5.3.3 菇房 应温度、湿度可控,安装有通风、换气设施。 5.3.4 菇床 应采用多层菇床,材质应选用耐腐蚀的材料。 5.4 菌种 菌种应洁白、健壮、无污染,菌龄整齐,转潮速度快。 5.5 栽培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原料预湿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摘菇房清理。 5.6 培养料的制作 5.6.1 原料准备 基本配方三种: a) 麦秸 55%、畜禽粪 35%、生石灰 4%、豆粕(菜籽饼)3.5%、石膏粉 2.5%; b) 稻草 55%、畜禽粪 35%、生石灰 4%、豆粕(菜籽饼)3.5%、石膏粉 2.5%; c) 玉米杆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701-2011 褐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 701 2011 蘑菇 工厂 化生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