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江都育才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必修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江苏省江都育才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必修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苏省江都育才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必修试卷与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江都育才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必修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我国 “十一五 ”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 3题。 【小题 1】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小题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小题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
2、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本题中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对国土空间进行划分。属于综合指标。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的界线不一定十分明确。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3】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
3、性、差异性、开放性。区域划分的主要是在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划分的。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区域差异性。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我国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答案: B 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 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长江上游防护林位于湿润地区,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不是因为 A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河流径流量小,耕地面积大 D深处大陆
4、内部,蒸发旺盛 答案: D 区域发展包括初期 成长 转型 再生等不同阶段,据此完成 27 28题。 【小题 1】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小题 2】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 协调 不协调 B不协调 协调 C协调 不协调 协调 D协调 不协调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1】 C 读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 ”,完成 23 26题。 【小题 1】关于
5、图中 a、 b、 c、 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 ,不合理的是 A a处通常用作耕地 B 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 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 d处宜打坝建库 【小题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小题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 森林破坏严重 A B C D 【小题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A耕地质量下降,气候类型改变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 “地
6、上河 ” C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D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黄土高原源面 a可以开垦为耕地;沟谷应该植树造林和打坝建库。 b处为缓坡,缓坡适合修建水平梯田,但黄土高原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
7、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特性 表现 地理位置 过渡性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细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很多 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 气候及降水 不均匀性 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频繁多发性 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加剧水土流失 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4】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
8、展。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地上悬河 ”,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 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读 “西气东输简图 ”,完成 21 22题。 【小题 1】影响 “西气东输 ”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态 D人口分布 【小题 2】进行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 A区域之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自然资源产地供应量大 C自然资源市场需求量大
9、 D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西气东输它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在陕西省靖边与陕北气田连接,在贯穿黄河后,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消耗量小,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区域之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进行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读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 ”示意图,完成 18 20题。 【小题 1】 南水北调首先实施该线调
10、水方案的理由是 A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 B东线方案调水线最短 C水量大、水质好 D东线调水工程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小题 2】关于 “南水北调 ”工程的现实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D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 【小题 3】 “南水北调 ”东线方案对沿线地区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B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为可持续发展可以做的有 用淘米水浇花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11、 使用一次性餐具 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分类投放垃圾 用塑料袋购物 使用节能灯具 A B C D 答案: D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回答 15 16题。 【小题 1】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和共同行动 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 B C D 【小题 2】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多投入 ,多产出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
12、小题 2】 A 【小题 1】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包括 庞大的人口压力 严重的资源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 经济发展水平低 A B C D 答案: D 读
13、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 ”,完成 4 5题。 【小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A B C D 【小题 2】关于 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仅次于东部经济地带 B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C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D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14、区、青藏高寒区。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 B区域为青藏高寒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低于中部地区,该区域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下图回答 6 8题: 【小题 1】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小题 2】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都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
15、震 【小题 3】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传统工业属于 “资源型 ”布局,乙国传统工业属于 “临海型 ”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较高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答案: B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农业分布特点。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 “高 ”和 “寒 ”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苏省 江都 育才 中学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必修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