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关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 ”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 pH值不影响 K 值的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 D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 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表示单侧光) A B C D 答案: C 乙酰胆碱 (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 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简图如下图 ),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 处注入不同浓度的
2、Ach, 处给予恒定刺激, 、 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 Ach条件下 、 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 (mmol L-1) 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图中的 、 与 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 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 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答案: B 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
3、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 a处,会导致 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 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 b处,不会引起 a和 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 c处, a和 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 a处, b、 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A 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突触只允许兴奋通过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D 右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处进行电刺激,则在 A、 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
4、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变负 C. 处进行电刺激,则 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 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 C处释放递质、传导兴 奋 答案: C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答案: C 给某人左下肢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左下肢踝关节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A神经中枢 B突触 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 C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
5、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答案: B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 T细胞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 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 B C D 答案: B 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同一
6、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 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 T细胞 D是 B细胞或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答案: A 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 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 a和 b B b和 a C b和 c D c和 b 答案: C 如下两组实验示意图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左图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右图是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琼脂块实验 左图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尖端 右图实验能够说明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根据左图实验可以推
7、测: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两个实验均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A B C D 答案: A 研究发现生长素( IAA)和赤霉素( 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的作用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IAA和 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 GA的促进效应较 IAA明显 B IAA和 GA 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C 图二表明生长素与赤霉素共同促进细胞的伸长 D 赤霉素通过自身能转化为生长素而对生长起调节作用 答案: B “人与自然 ”节目中报道,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鹿和七只雌鹿散放到保护区中,经过一段时间以
8、来的追踪和观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了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 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 B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 C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D该种群数量将会按 “J”型曲线一直发展下去 答案: D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11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0.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 C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
9、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 “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答案: C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hm2 (1hm2=10000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 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标记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只 h
10、m2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 )约为 7: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 B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N0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 “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 K 值 D一个呈 “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K 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答案: B 在方形暗箱内罩有 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暗箱能转动花盆不动),保持每15min匀速旋转一周。一周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答案: B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
11、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农民最终收获的草莓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B 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累存于侧芽部位。这说明生长素进入侧芽细胞的方式是 A渗透作用 B自由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答案: D 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 答案: D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
12、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 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 B 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小脑 答案: D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 -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答案: A 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B饮水
13、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D人体产热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 答案: D 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答案: A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 25 降至 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答案: B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三明 中高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