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 5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海洋分布示意图,完成 2题。 【小题 1】最容易出现海啸的海区是 A X B Y C M D N 【小题 2】最可能没有大陆架的海区是 A X B Y C M D N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不属于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 A用地紧张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 D资源日益枯竭 答案: D 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3题 【小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工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小题 2】泰国称为 “东南亚粮仓 ”,是世界
2、优质稻米生产和出口国。优越的地理环境,注重品种改良,水稻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加强水稻的加工技术,和科技人员培训是关键。生产优质稻米的地理环境是指: 光照充足 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 机械化水平高 平原面积广 劳动力资源丰富 A B C D 【小题 3】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比较平坦 气候高温多雨, 土壤肥沃, 生产力水平仍落后,小农经营比重大,人口增长快 自然灾害多 饮食习惯 A
3、B C D 答案: C 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小题 1】有关中印两国人口比较,不正确的是: A目前中国无论是在劳动力资源上,还是在年龄结构上,都较印度更有优势 B中国目前劳动力人口总抚养比印度低 C按这样发展,印度在未来二三十年后将会在劳动力人口数量资源上超过中国 D印度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不严重 【小题 2】过去 10年,印度人口增加 1亿多人,到 2025年将赶超中国。 .印度的人口增长类型仍属于: A过渡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衰退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读上图,引起图中埃及人口密度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 B地形 C气候 D
4、河流 答案: D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图示埃及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说明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河流。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域 12月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路线图。 10天后达到目的地。回答问题。 沿途的情况可信的是 A在南海海域,突遇强台风侵袭。 B进入马六甲海峡,风平浪静,岸上是起伏绵延的橡胶园 C在印度洋上,风高浪急,窄感天气酷热 D亚丁湾沿岸猿声啼鸣 答案: B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问
5、题 【小题 1】导致 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小题 2】导致 P地樱花初放口期比 M、 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新月沃土 ”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片肥沃的土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光照 B甲地的降水量大于乙地 C乙地农业发展中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D甲地雨热同期 答案: B 湄公河流域开发的积极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流域内矿产、水力、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民俗风情独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旅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广东省 梅州市 曾宪梓 中学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