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2014届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名校联盟】2014届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联盟】2014届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名校联盟】 2014届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图中 c是指细胞膜, e是指细胞质 C图中 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图中 g可以利用 h释放的 CO2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 b为细胞核,不缺失细胞核,故 A错;图中 c为细胞膜, e为细胞质基质,故 B错;图中 d为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 C 错;g是叶绿体, h是线粒体,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
2、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如图所示,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AMP可以作为合成 ADP及 mRNA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 C3还原或细胞分裂 C丁过程中合成 ATP所需能量可以是电能 D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MP叫做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可以作为合成 mRNA的原料,同时其加上磷酸基团也可以合成 ADP,故 A正确;ATP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 C3还原和细胞分裂,故 B正确;合成 ATP所需能量可以是电能,也可
3、以是化学能,故 C正确;乙和丙过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催化它们的酶不同,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ATP和 ADP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种植农作物,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 ( ) 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 面积 B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C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 答案: C 试题分析: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就是农作物要密行种植,这将导致呼吸作用增强,产量将降低,故 A错;大鹏作物种植应在白天适
4、当升温,夜晚降温,因为白天要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 B错;通风主要是为了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农业生产中可通过 “正其行,通其风 ”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故C正确;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只能在夜间通过降温的方式,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是 A观察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B提取叶绿体中的叶绿素 C用纸层析发将色素进行分离 D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
5、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能确定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和分别是什么颜色,因此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如图是对不同材料的色素提取物进行层析的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Mg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缺 Mg时,叶绿素无法被合成,不会出现 B项层析的结果,故 B错;新鲜菠菜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后,层析结果如 A项所示,故 A正确;晾干的槐
6、树叶片中,叶绿素大部分分解,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如 C所示,故 C正确;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因此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蒜苗叶,无法形成叶绿素,叶片呈黄色,色素提取结果如 D 所示,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和甲型 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DNA和RNA。下列有关 DNA和 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 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 RNA全
7、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化学组成上, DNA与 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 DNA多为双链结构, 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 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 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答案: C 试题分析:真核细胞中的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故 A 错;组成 DNA 的碱基有 A、 T、 C、 G,组成 RNA 的碱基有 A、 U、 C、 G,故 B 错;核酸有两种,在结构上, DNA 多为双链结构, RNA 通常为单链结构,故 C正确;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呈现红色,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DNA和 RNA的区别,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
8、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制备需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再提取细胞膜,故 A正确;细胞器的分离利用了差速离心法,故 B正确;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甲基绿染液是观察 DNA分布时所用的染液,故 C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
9、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下图表示物质吸收量变化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C和 D中,氧气、水、甘油和脂肪酸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 ATP,所以与呼吸强度无关,故 CD均错;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 式是协助扩散,也不需要消耗 ATP,所以也与呼吸强度无关,故 A错; B中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所以当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后,它们的运输量会受到影响,故 B正确。
10、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如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的一条多肽链,其中有三个甘氨酸分别位于第 8、 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 (位于第 1位 )和一个氨基 (位于第 30位 ) B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三 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链多五个氧原子 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三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四个多肽 D该多肽链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氨基酸残基的个数可知,该多肽链是由 30个氨基酸组成;由于不知道 R基
11、的组成,因此该蛋白质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但是位置不能确定,故 A错;由于甘氨酸在 8、 20、 23位置,每去掉一个甘氨酸需要水解两个肽键,即需要 2个水分子参与,增加两个氧原子,因此去掉三个甘氨酸需要 6个水分子,但三个甘氨酸共有 6个原子,所以去掉三个甘氨酸后形成的多肽链中的氧原子与原来相同,故 B错;把三个甘氨酸去掉后会形成 4条多肽链,其中有 2个七肽( 17 和 2430 号氨基酸)、一个二肽( 2122 )和一个十一肽( 9号 19 号氨基酸),故 C错;分泌蛋白的加工中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12、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植物叶肉细胞内的 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主要在线粒体、叶绿体中生成 B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 ATP转变为 ADP 的反应是可逆的 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的 ATP ,以供生理活动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 ATP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 A正确; ATP的结构式为 AP P P,含有 2个高能磷酸键,故 B错; ATP和ADP的相关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和酶是不同的,因此不是可逆反应,故 C错;细胞中 ATP的含量很少,但 ATP和 ADP的相互转化速率很快,以保证细胞中能量的需求
13、,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ATP 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如图 X、 Y、 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 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Y、 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 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 ATP B维生素 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 Y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Z D构成细胞膜的 Y可以运动,而 Z是静止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知 X表示葡萄糖, Y表示蛋白质, Z表示脂质。 X为葡萄糖,其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
14、能量,故 A正确;维生素 D属于脂质,其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 Z物质有关,故 B错;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上有物质 Y(蛋白质 ),故 C错;构成细胞膜的 Z和大部分 Y可以运动,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物质的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将六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去皮之后,分别置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其重量,增减的重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马铃薯细胞液浓度与下列哪项最为接近 ( ) A 0.4 B 0.8 C 1.0 D 1.6
15、答案: 试题分析:蔗糖溶液浓度为 0.4,马铃薯重量增加,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液溶液,故 A错;蔗糖溶液浓度为 0.6,马铃薯重量增加,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液溶液,故 B错;当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的进出达到平衡,此时马铃薯的重量变化为 0,故 C正确;蔗糖溶液浓度为 1.6,马铃薯重量减少,说明细胞失水,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液溶液,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呼吸熵 (RQ=放出的 CO2量 /吸收的 O2量 )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
16、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 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 a点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点 D 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呼吸熵的表 达式可知,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呼吸熵为 1,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熵大于 1,且无氧呼吸比重越大,呼吸熵越大,故 A错;分析题图可知 a、 b点呼吸熵大于 1,此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b点氧气浓度大,因此有氧呼吸大于 a点,故 B正确; 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消耗量多,不利于水果保存,故
17、C错; c点以后呼吸熵恒为 1,并不表明呼吸强度不再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氧分压升高,有氧呼吸强度逐渐升高,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 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对如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过程 需要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B能进行过程 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 和 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 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 过程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故 A 错; 过程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属于原核
18、生物,无核膜,因为能够制造有机物,所以属于生产者,故 B正确; 过程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同一个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故 C 错; 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其场所一般是叶绿体,但是有些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取经过编号的 5支试管分别加入 2 mL 0.5mo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3号和 4号实验 B 1号和 3号对 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19、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 3 号和 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 pH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 3号和 4号试管的变量是温度,因此 3和 4号试管对比说明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 A 错; 1 号和 3 号对照,底物相同酶不同,能说明酶有专一性,故 B错; 3号与 4号对照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故 C错; D正确, 3号与 5号试管的变量是 pH,因此可说明酶的活性受 pH影响,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 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
20、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图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 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 a、 b、 c、d四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 ) 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光照条件 B温度变化、光照条件、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C光照条件、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氧气浓度、温度变化、光照条件、载体数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细胞吸收 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载体的数量、温度和氧气浓度等理论上载体数量越多,吸收速率越快,所以曲线d对应载体的数量;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于
21、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曲线 b对应的是温度变化; 当氧气浓度为零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供根细胞吸收 K+,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ATP数量达到饱和,根细胞吸收 K+的速率达到最大,所以 a曲线对应氧气浓度; 而光照强度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曲线 c对应的是光照强度变化,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及 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 0 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22、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新鲜猪肝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 pH由 3上升到 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鲜猪肝中含有大量过氧化氢酶,常温常压下,即能催 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故 C 正确;促进血液凝固的酶的最适温度是 35 左右,故 A错;多酶片的主要功能是助消化,不是提供能量,故 B错;溶液pH能影响酶的活性,在 pH为 3时,唾液淀粉酶已经失活,因此,将溶液 pH由 3上升到 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会发生变化,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
23、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错误的结论是 ( ) A光合作用的产物 O2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H2O B光合作用的产物 C6H12O6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O2 C有氧呼吸的产物 H2O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O2 D有氧呼吸的产物 CO2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6H12O6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来自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因此物 O2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H2O,故 A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葡萄糖产生于暗反应阶段,其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O2,故 B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校 联盟 2014 福建省 晋江市 平山 中学 高三上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