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北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北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北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一项浩大文化工程 中国家谱总目经过上海图书馆长达九年的编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份完整 “路线图 ”。这也是中华大族谱的总族谱。中华大族谱,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中华大族谱,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对此论述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皇权 C宗法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 ”“这也是中华大族谱的总族谱 ”等信息,可见突出了宗法观念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B
2、D明显与题干无关, A错在 “宗法制 ”的说法,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被废除,但是宗法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这是一部跨度达 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 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 题说: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为解决逃港问题党中央的措施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C解放思想实
3、事求是 D农村城市同步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为了纠正左倾错误,拨乱反正,与题干无关,排除 A; C项属于思想路线问题而非具体措施; D项说法错误,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广东当时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率先建立经济特区,因此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1881年 12月花图新报载: “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 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 光绪七年 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4、 ”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A有线电报最早于上海出现 B上海有线电报由西人架设 C台湾电报完全不需要外国 . D台湾电报是台湾人自办的 答案 : B 试题分析: A说法不对,应该说中国有线电报最早于上海出现; C说法过于绝对化; D 说法错误,台湾电报是中国人自办的,但不一定是台湾当地人自办的;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 ”可以得出上海最早的有线电报由西人架设。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政 ”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傲视态
5、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 反而遭受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国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与此评价一致的是 A新政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大门,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良方 B新政干预经济运行规律的做法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C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经济制度,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 D新政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危机,更能解决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 ”“美国经济反而遭受重创 ”“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 ”,说明作者对罗斯福新政的作
6、用持否定态度, ACD都是肯定新政的积极作用,因此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如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与下面主张一致是 A法治 B德治 C尚贤 D礼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所以奖赏莫过于丰厚而且守信,让人民获利;惩罚莫过于重而且一定,让人民畏惧;法莫过于始终如一而且稳定,让人民知道(法的尊严)。因此体现了法家强调法治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
7、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这是古希腊某位思想家的观点,他还有可能提出 A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B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当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在自己的灵魂当中发现理念 C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D连狗也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为所欲为,驴马也可以自由地上街到处撞人而不加约束,这样盲目混乱的民主自由必然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 “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体现了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 观点, A出自智者学派, BD出自柏拉图, C 出自苏格拉底,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考点:古代希腊、
8、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文中的先生提出的理论应该是 A格物致知 B宇宙便是吾心 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D致良知 答案: D 试题分析: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体现了心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AC体现了朱熹等程朱理学家的观点, B出自另一心学家陆九渊,因此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关于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
9、拨上帝的热线 了。 ”材料不能佐证的观点是( ) A因信称义 B人皆僧侣 C因行称义 D信仰得救 答案: C 试题分析: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 热线 了 ” 体现了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而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 “善功 ”“赎罪 ”。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 “赎罪券 ”的方法,即 “因行称义 ”。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 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
10、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接近? A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B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C公民权是一切权力中最神圣的权力。 D教士、官吏、劳动者,既然都同样隶属于国家,便应同样缴纳赋税。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 ”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A出自康德,强调理性; B出自孟德斯鸠,强调三权分立; D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否定教士、贵族的不纳税特权,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
11、运动 启蒙运动。 达尔文曾说: “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闪电与雷鸣本来同时发生,但我们都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鸣;月亮本来不发光,但皓月当空,竟照得地球黑夜如白昼。在社会领域里,人们只有意识自觉活动着,因而假象就更多了。 ”人类迄今为止未能证明其为 “假象 ”的是 A经典力学 B地心说 C日心说 D相对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已经证实其科学性,它不是 “假象 ”;地心说、日心说已经证明其为 “假象 ”;相对论中的大部分理论都是无法被证实的,因此选 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现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相对
12、论的创立 。 中国古代发达的科技文明为世界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 “ 、 、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 而 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 复兴的手段 , 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此论述的发明对应正确的是 A造纸术、火药、司南 B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C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D火炮、纸币、活字印刷 答案: C 试题分析: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
13、兵器时代,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因此选 C。 考点:古 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某生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 “爱国货运动 ”促进了洋务企业的快速发展 B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逐渐
14、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 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D辛亥革命后官办工业逐渐让位于商办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95年甲午战后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 A;根据材料信息,可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企业也有显著的发展,排除 B;辛亥革命后官办工业仍有发展,排除 D; 1895年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外国资本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英国社会比较开放,英国人在同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 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
15、己的才智。根据对随意挑选的一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所作的考察,他们中的 49%都是非国教徒,而非国教徒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到 5%。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英国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材料论证的是 A英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具有了工业革命政治条件 B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规模分工扩大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 C英国宽容开放的宗教对外政策吸纳大批人才助力工业革命的爆发 D英国殖民扩张持续扩大海外市场助力工业革命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
16、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 ”“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英国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见强调了英国宗教政策的作用, AB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 “俗语云: 百年田地转三家 ,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 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施行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今则不然 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说明土地买卖现象普遍,土地作为商品出售,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商
17、品经济的发展, BD是土地买卖现象发生的原因而非结果, C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统 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 “昧死上尊号 ”,请王为 “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 “去 泰 著 皇 ,采上古帝 位号,号曰 皇帝 。 ”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在此嬴政的首要目的是 A传承华夏传统 B突出皇权至上 C成为最高统治者 D为统一寻找合法依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
18、五帝,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 “皇帝 ”,自称 “始皇帝 ”, 突出皇权至上,希望皇位世代传承,永掌皇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汉书 贾谊传记载贾谊论述汉朝政事: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诸侯国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朝廷派到诸侯国的辅佐之官与行政长官。)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为此汉统治者采取解决的措施是 A推恩令 B郡国并行 C内外朝制 D无为而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贾谊大意 是说当时随着诸侯王的长大,地方诸
19、侯国的实力逐渐膨胀,傅相(朝廷派到诸侯国的辅佐之官与行政长官)对其的制约逐渐削弱,因而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 ”,削减王国封地,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宋书卷九十四载: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世资,用相陵驾。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项制度 A门第是选拔人才唯一因素 B始终是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 C初期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D此制度形成
20、后一直没能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材料 “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可以看出是在强调九品中正制在实行初期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而不是出身,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宋仁宗庆历四年( 1044年)八月诏: “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 ”。钦宗靖康元年(公元 1126 年), “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 ”。这样做是为了 A发挥监察权制约行政权作用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权力 C “内重外轻 ”加强中央集权 D “文重武轻 ”加强专制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
21、干中的 “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 ”到 “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 ”可知,宋代由开始不可任用宰相所举荐台官到不得荐举的变化,说明宰相权力被削弱,皇权得到加强,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十二铜表法中,设有 “获得物占有权法 ”,其一是 “占有土地的时效为两年,其他一切物品则为一年 ”,其二是 “不愿意确定丈夫对自己有支配权的妇女,每年应离开其家三夜,因而中断占有的一年时效 ”。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该法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强调妇女在社会自主地位 C罗马妇女不具有公民权 D妇女不是丈夫的私有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22、题干信息 “获得物占有权法 ” 可以得出 A解读正确;根据 “不愿意确定丈夫对自己有支配权的妇女 ”说明古罗马男子对妻子有支配权,妇女地位相对低下, BD解读不正确, C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英国的漫画家为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漫画玛丽安娜女郎 (法国的象征 )终于挑好帽子了。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由蓝、白、红三色组成的三色帽。对这幅漫画解读不当的是: A蓝、白、红三色组成的三色帽象征法兰西共和 B “终于 ”意味法国平息了君主和共和两政体争议 C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
23、下来 D房间衣物凌乱形象描绘了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法国大革命之后,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曲折,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从材料中的 “终于挑好帽子 ”我们可判断玛丽安娜女郎(象征法国)经过长时间的选择才最后确定三色帽(象征共和制度),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曲折。 ACD都解读正确,但不能说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平息了君主和共和两政体争议,因此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罗荣渠在现代 化新论一书中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北 鄂南高 中等 三校高二 上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