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86年,武汉最高建筑是新建的晴川饭店, 24层,高 88.6米,成为当时武汉第一座 “第一高楼 ”。如今武汉最高的建筑是位于汉口建设大道和新华路交汇点的武汉民生银行大厦,共 68层,高 336米。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晴川饭店在武汉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C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晴川饭店已经不是武汉最高建筑,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晴川饭店在武汉建筑史上的地位,说明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置于特定的时空考
2、察。 A 与题干意思相反, B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 不是题干的核心意思。 考点:史观史法 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 从 1953年到 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 3810万吨增加为 8500万吨,煤产量从 3.2亿吨增加为 5.5亿吨,石油产量从 5280万吨增加为 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 1955年的 76.2卢布上升到 1965年的 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 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3年到 1964年间 ”为赫鲁晓夫
3、改革时期,农业情况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 A; 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排除 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排除 C;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 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 A 试
4、题分析:从 “幻想型 ”“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 A 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亦有社会暴乱和动荡,且从题干中的 “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 B项错误;从 “20世纪 30年代 ”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 C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综合所述,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某一个协定的咨文中说: “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 经济合作
5、的牢固基础之上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这份 “协定 ”出现的背景是 A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C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D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见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当时二战改变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排除 BD; A表述过于绝对化; 1944年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促使布雷顿森林协定通过,当时二战还没有完全结束,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
6、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国际开发协会 ( IDA)成立于 1960年,是世界银行集团附属机构之一,是世界银行的无息贷款(软贷款)和赠款窗口,通过向生产性项目提供贷款,促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下面为 1981年 2009 年 IDA总贷款情况。这一情况说明 A.发展中国获得的所有贷款均为无息 B.亚非国家是世界银行无息贷款主体 C.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D.印度是当今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明显以偏概全,发展中国获得的贷款不一定都是世界银行的无息贷款; 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与事实不符;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中国、印度、坦桑尼亚等亚
7、非国家是世界银行无息贷款主体,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20世纪 3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写到: “如果您要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 “新的大胆的方法 ”新变化体现在 A推行国有化的政策,废除垄断组织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福利国家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斯福上台后,面对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全面干预经济,对二战后的
8、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深远。 A错在 “废除垄断组织 ”, B错在 “实行计划经济 ”, D错在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之一,因此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 “福利国家 ” 。 社会学者薛涌认为: “当一个社会支持你放弃你不喜欢的工作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时,整个的效率就会提高。当你知 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 “懒人 ”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已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 ”材料能说明 A高福利制度会导致工作热情丧失 B福利国家将会使得人失去竞争力 C社会保障
9、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D社会保障是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当你知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 懒人 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已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 ”,可见作者认为社会保障有利于人 们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 “福利国家 ” 。 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 “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和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了基础,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结构新形式
10、。 ”“它 ”是指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联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此后又有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因此,材料中的 “它 ”是指欧洲煤钢共同体。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的情绪:风雨 25年,
11、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在 “风雨 25年 ”中,日本经济发展的机遇是 A冷战格局下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积格局最终形成 C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D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全球化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得益于: 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 _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帮助。一是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二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朝鲜战争的影响。美国的军需订货和世界市场的开拓。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2、 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故本题应选 A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 “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 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决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 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这一被称之为 “里根经济学 ”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 C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D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 70年代,受石油危
13、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到 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下图是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相符的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巨额投资导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C 20世纪 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主义较好地
14、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的通货膨胀率走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图表中时间 “1960-1992年 ”,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 20世纪三十年代,排除 A;根据图表信息,二战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下降,排除 B;20世纪 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 “滞涨 ”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排除 C;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缓解了通货膨胀问题,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 “新经济 ”的出现 。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 1922-1923年、 1932-193
15、3年、 1946-1947年饥荒。其中 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 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 1930的 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 600800 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D农 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2-1933年为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其中农业集体化政策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故选 D; A为表象而非原因; B说法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有一定合
16、理性,但是不应该过于牺牲农民的利益; C说法错误,高度集中的经济建设模式在斯大林时期形成。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 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 “退却年代 ”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凯歌时代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时期;退却时代是指新经济政策时期, “退却 ”是指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剥夺年代是
17、指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忽视改善民生;战争年代是指二战中卫国战争时期,因此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655年法国社会科学家帕斯卡写到: “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 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655年 ”应为 17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在 14、 15世纪兴起,宗教改革在 16世
18、 纪兴起,启蒙运动在 17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在 18世纪中期兴起,加上题干中 “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 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想 ,倡导人的思考精神 ,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克己复礼 D诚信第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大意是说:子贡问孔子如何行政。孔子说:人民有足够的粮食,国防线上有足够
19、的武力,人民就信任你这个官儿了。博得人民信任,当然国泰民安。子贡又问:如果有必要减去一个条件,那么,在这三件中,应该首先减去哪一件?孔子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因此孔子是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 “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
20、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州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A出自孟子,认为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 B出自孔子,认为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 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C 出自庄子,认为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 D 出自荀子,认为人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此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江都 (今扬州 )王刘非是
21、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 “其 (君 )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 B 项体现了法家强调法治的主张,D项体现了宋明理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的主张,只有 C项体现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认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取名 “知行 ”。据此判断陶先生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行,实践;知,认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大意是强调实践与知识的关系,表明陶行知受到王阳明 “知行合一 ”思想的影响,因此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
23、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 B “发明本心 ” C “知行合一 ” D “致良知 ”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揭示了获得 “道理 ”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万事万物,然后得出认识。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CD是心学家的观点,强调内心的反省,因此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焚书 答耿中丞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肯定人皆有独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北 部分 重点中学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