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 “指令性社会 ”管理方式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中央集权制 ”符合 “指令性社会 ”管理方式,中央集权制度在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方面的确有它的重要作用。所以本题的答案:
2、就是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 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两极
3、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均是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均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只有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才符合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动的正确的描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论贵粟疏载: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 , 吊死问疾 ,养孤长幼在 其中。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 ,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脆弱性 B自足性 C顽强性 D封闭性 答案: A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抗击打能力不强,稍微有些自然灾害、税收沉重就会导致 经济的瘫痪,运转不灵,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新唐书 地理志载中唐以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 83项次,南方有 71项次,其中江南一道即独占 50项次,据考察唐代长江中游地区兴修水利工程项次远不止于此。上述材料表明唐代( ) A南方粮食
5、产量超过北方 B长江中游经济最发达 C重视江南的水陆交通发展 D重视南方水利工程建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时期北方的战乱多,南方的战乱少,南方发展经济的环境要好于北方,再加上经济中心不断的南移,所以,政府在唐代也就重视南方水利工程建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水利工程建设 张安世传: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6、 ) A 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夫人 “自 ”纺绩足以证明是 “私人纺织作坊 ”,而 “家童七百人 ,皆有手技作事 ”足以证明 “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综合在一块就是指 “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私人纺织作坊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 “以机为田,以梭为耒 ”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 “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
7、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 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 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 “村 ”居民 “尽逐丝绸之利 ”足以证明 “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 “棉织 ”为业和景德镇有 “制瓷 ”窑 1000多座则足以证明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并没有直接的反映, “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则是直到
8、后来鸦片战争之后才有的事情。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商品经济 中朝故事卷上载,唐禧宗重修安国寺毕,设大斋,扣新钟,规定 “有能舍一千贯文者,即打一槌 ”。(巨富)王酒胡半醉而来,径上钟楼,连打一百下,从西市运钱十万贯入寺,受到唐禧宗宴请。据此可知唐禧宗时( ) A重农抑商 政策暂告一段落 B商人的社会认同有所改善 C佛教盛行寺院建设受重视 D政府鼓励商业的适度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重农抑商政策暂告一段落 ”和 “政府鼓励商业
9、的适度发展 ”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说法, “佛教盛行寺院建设受重视 ”是对题意的曲解和歪解, “商人的社会认同有所改善 ”才是本题的主旨, “受到唐禧宗宴请 ”更能证明 B才是正确的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人的社会认同有所改善 清朝地方县志记载: “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 ”; “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 ”; “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 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 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答案: A 试题分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曰墟,北曰集、古谓之务,今谓之集, 又谓之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等字眼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农村集市 魏书 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 “富强者并兼山泽 而就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巩固北魏统治 D促进
11、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孝文帝 “土地兼并 ”当然不会带来天下太平,百姓丰足,所以,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只能是抑制土地兼并,来达到兴富民之本的目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 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 A自耕农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
12、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耕者之田 “资 ”于富民、 “耕者 ”得其半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非常普遍的一个经济现象:租佃式经营,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租佃式经营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贡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3、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而是那些拥有 “资本 ”的企业家们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才是海外扩张的根源,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才是新航路的开辟的经济根源。所以,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就是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 路的开辟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4、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货币的贬值和价格的不断的上升,所以,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只能是 C项。另外,此时期英国的生产是不断的扩大而不是生产萎缩。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当时也并未确立。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5、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掠夺 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 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冷战结束,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才不再存在,经济竞争才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16、所以,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东欧剧变及 苏联解体时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 “冷战 ”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 “一超多强 ”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7、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20世纪 50年代 ”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让位于一种新的 “多元化 ”社会, “20世纪 50年代 ”是在冷战时期,所以综上所述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 “冷战 ”时期其实已经呈现出了政治多极化趋势。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冷战 ”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新唐书卷 64) “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 既则迫於利害之谋;故其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
18、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弥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不戒哉! ”针对唐代制度中的这种缺陷,宋元时期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 枢密院 三司 行省制 通判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制度中的这种缺 陷指的就是藩镇割据所代来的弊端,针对这种弊端,宋朝时采取的措施是“通判 ”,而元朝时采取的措施则是 “行省制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通判 “如果把 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
19、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也被称之为 “宫廷政变 ”,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另外,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是指 1689年的权利法案
20、。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是发生早在 1688年之前的事情,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则是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的事情。 考点:欧 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 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21、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足以证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坐山观虎斗,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又和西方国家的基督教国家的宗教信仰又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 A。另外,其他几项的描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1930年 6月,中共党内有人说: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 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北 武汉市 第二 中学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