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源头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题干中的两句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哲学智慧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是哲学诞生的方式,故题干中第一种认识是从哲学的本源来说的,第二种认识是从哲学的获取方式
2、角度来说的,因此选 C。 A、 B是错误的, D不适合题意。 考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体内生存着的数万亿细菌决定着人体如何应对各种不同的疾病,未来在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将会把这些微生物的作用考虑进去。这揭示了( )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有条 件的 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否定自己 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发现 ”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知识,故题肢 正确;“人体内生存着的数万亿细菌决定着人体如何应对各种不同的疾病 ”
3、体现了题肢 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题肢 说法错误;真理在实践中不断的超越自身,题肢 说法不确切;答案:选 C。 考点:在实践中追求真理、联系的条件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
4、性。题中材料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 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既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也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中 “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的表述过于绝对,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项中 “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违背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联系的观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里诗人对 “丰年 ”与 “蛙
5、声 ”的描写( ) 是对客观联系的主观反映 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了客观事物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以艺术的方式再现了客观联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诗人对 “丰收 ”与 “蛙声 ”的描写,是一种艺术创作,属于意识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也反映了丰收与蛙声之间的客观联系,是在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符合题意;强加主观联系是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的,该诗人的创作是尊重了固有联系,没有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错误。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意识的本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 ”。林希的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
6、 ) 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题目中 “尘埃 ”是部分, “土壤 ”是整体,尘埃附着在大地上,是土壤,说明部分离不开整体,很多的尘埃构成了土壤,说明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适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故该题选 D。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最近一组名为 “杜甫很忙 ”的系列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在这些再创作的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脚踏摩托 穿越到现代的杜甫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诗圣形象,而是很快适应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这表明( )
7、 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征 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杜甫很忙 ”图片的再创作具有主观随意性 “杜甫很忙 ”图片是有一定根据的艺术再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具有主观特征, 正确;认识是对对象的主观反映,而创造对象是通过实践进行的物质性活动, 说法错误; “杜甫很忙 ”图片的再创作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一定的根据, 错误, 正确。故本答案: 题选 B。 考点:意识的本质 这是一则列入教科书的工业设计案例: “面包机出口价 4美元,煮蛋器 3美元,通过工业设计把两种功能合成在一台设备中,原理没有改
8、进,成本没有增加,出口价立刻上升为 12 美元。 ”从哲学角度看,实现利润倍增的秘笈在于( ) A注重联系,系统优化,追求综合效益 B立足现实,解放思想,不断适应变化 C舍弃传统,批判创新,变革思维方式 D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赢得竞争优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题中面包机和煮蛋器组合后,价格上升,说明经过系统优化后,企业的综合效益上升, 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题中没有涉及外部的任何变化,只是强调企业内部的产品涉及问题,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对于传统不能舍弃,而应该批判继承, C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题中没有涉及促成质变,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
9、故排除。本题答案:选 A。 考点:系统优化方法 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这说明( ) 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这是在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而且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因此,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本题答案:
10、选 B。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鲁迅先生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有网友接下句道:“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 ”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到 “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 ”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联系的性质、方式会发生变化,也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 准备,量变引起质变, 入选。材料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排除。
11、与材料主旨不符。本题答案:选 A。 考点:量变与质变、联系观 2013年 6月 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A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C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体现了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决然不同的,故答案:选 B。 考点:发展的量变与
12、质变状态 在今天,艰难阻滞成云烟,三十年梦想终成真,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 “三通 ”已然实现。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要表达上述意思选用下列哪首哲理诗最佳( ) A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B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C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D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两岸 “三通 ”的基本实现和古诗,考查学生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理解,难度较高。题干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体现了
13、这一哲理。 A 说明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 C说明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D说明了新旧事物的更替。 考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
14、于是你积累了信心 ”,强调了量变的意义, 符合题意。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 ”,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符合题意。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不能说谁更重要, 观点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事物质变, 错误。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下边漫画说的是:美国诗人伊利亚 卡明斯基谈到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了解时说: “西方对唐朝诗人是这样认为的 李白就是写月亮的,杜甫是写大众的,而王维是写悲哀的。 ”中国与西方对同一诗人有不同的理解反映了( )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认识
15、的差异根本上源于实践的差异性 人们的实践水平决定着他的认识水平 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和真理的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错误,不选; 是对漫画的正 确认识,符合题意,应选; 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故答案:选 C。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性 “地球一小时 ”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此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
16、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特征,题中的 “世界无车日 ”活动表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适合题意。实践不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不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实践的含义、特点 歌德说: “知之尚需用之,思之尤应为之。 ”
17、其中的 “知之尚需用之 ”强调( ) A用是知的源泉 B知以用为动力 C用是知的目的 D知是用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要正确把握引文的哲理, “知之尚需用之 ”意思是知识不光是知道了就可以的 ,还要知道怎么去运用; “思之犹应为之 ”意思是花时间想到的就更应该即刻就去将想法付诸行动 ,不然就成了空想家了。通过分析发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适合题意。 A、 B分别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不合题意; 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014年 9月 18日,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团队宣布了借助阿尔法磁谱仪寻找暗物质(反物质)的最新成果。在业已完成的观
18、测中,暗物质的 6个特征已有 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上述暗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的关系是( ) A前者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后者不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B前者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后者是对前者的概括和总结,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形态,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上的 “物质 ”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B、 C都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认识, D是正确的。 考点:哲学的物
19、质概念 某户居民认为家里风水不好,怪罪楼下两棵松树,不容分说,砍掉后才觉得心安。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做法( ) 违背了物质是世界本原的道理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否认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居民认为家里风水不好,怪罪楼下两棵松树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违背了物质是世界本原的道理, 适合题意,故本题选 B项。 项错误,应排除。 考点:唯心主义 2014年 9月 22
20、日,台风 “凤凰 ”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目前,科学家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 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内容为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材料描述人们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时间与地点,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符合题意; A中 “辩证关系问题 ”这样的说法错误,不选;材料未体现谁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不符合题意;更没有体现世界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浙江省 衢州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