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陕西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陕西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陕西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陕西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推出了 “家风是什么 ”的专题采访,受访者的回答中 “孝顺父母,维护家族名誉 ”最为常见,这是受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 B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子女与父母和家族关系,都是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家风体现的是家庭的传统美德,因此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
2、人民之上的怪物。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予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人民民主原则。为制约联邦政府权力,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通过总统、法院和国会之间的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马克 认为 “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 “创新 ”主要指 ( )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
3、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属于经济方面的影响,与题干 “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不符; CD适合于美国革命即北美独立战争,而不适用于英国革命,英国革命不是民族革命,而且最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 革命 近代代议制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 “政体形式 ”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 答案:
4、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 B。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 C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德意志 1871年宪法 评价 “某国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 ,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
5、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这可以说是某国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也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 “某国 ”应该是指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渐进式的过程,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方式,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材料中 “靠一点一点的改革 ”、 “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 ”,可以判断选 A项。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 1853年,马克思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上述观点主要说明鸦
6、片战争 ( ) A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D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答案: B 试题:从时间上分析,马克思评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A.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可见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民间流传着 “洪秀全智惩清兵 ”等七个短篇故事,歌谣有 “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等 10多首。这些资料的研究价值在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
7、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太平天国运动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C清政府军队不堪一击 D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武宣人以各种形式纪念太平天国运动,包括民间故事和歌谣等,表明武宣 当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拥护和纪念。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其余三项在资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 评价 2014 重庆卷 从 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
8、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答案: D 试题:本题以烟台条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李鸿章转弯抹角回应的信息可知,李鸿章以轮船未通航重庆为由拒绝英国要重庆立即对外通商的要求, A项 “利用 ”、 B项 “接受 ”、 C项 “借助 ”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 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近代中国的外交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
9、和约上签字; 1943年 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 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 C 试题:从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到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再到 “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 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 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
10、 南京条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 合议既成 ”是指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 D 试题:本题以马关条约的影响为切入点,旨在考 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项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很多中国人仍没有清醒过来; B项和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
11、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 “天朝上国 ”,不用向西方学习。注意题干材料中 “举国争言洋务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知识界思想观念开始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 2013 上海单科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 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答案: A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
12、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 “夷匪犯境 ”,英国人则认为是 “通商战争 ”,故只有 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考点: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史观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出自 1901年的辛丑条约; 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 出自 1860年的北京条约;
13、出自 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中国的外交 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古代罗马法规定: “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调节个人财产关系 C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D提高公民政治地位 答案: C 试题: “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这一规定充分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侵害,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考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 作用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
14、:它实际上是由 发言权 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 ( )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答案: C 试题分析: “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雅典的民主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这是由直接民主导致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制度 直接民主的弊端 “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 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15、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试题:根据材料可知,治国初期的国王不能直接控制管理较大的地区,使用的手段是国王和诸侯建立契约关系,扩大国家的疆域,符合题意的是分封制。因此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西周时期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答案: 试题: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
16、八佾。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礼乐制度维护的是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因此,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逐渐崩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阅读下面 材料,从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 秦朝 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答案: 试题:图表反映的是从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 BC 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17、,排除。唐朝末年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A错误。地方分层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因此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加强 公元前 4 世纪中叶,秦国颁行 “分异令 ”,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 (即分家 )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实行 “诸子有份 ”。此规定: ( )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试题: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和 “诸子有份 ”等信息说明, “分异 ”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 政
18、治地位 (贵族家庭 )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 B项不符合史实; 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 社会风俗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 : (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答案: B 试题: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 “尚书令 ”一职无人敢当,导致 “常虚悬其缺 ”,体现了对皇权的 “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陕西 实验 中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