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期起点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期起点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期起点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期起点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反映了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 D民族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出自于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 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篇。因此反映的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 “天文学产生
2、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 ”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 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美德即知识 D人应该回归自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卢梭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主张 “天赋人权 ”和 “主权在民 ”。而材料所讲的是艺术和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这也就是说明看人应该回归自然。所以答案:选 D。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维多
3、利亚女王 (1837 1901年在位 )继承王位时只有 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 ( 女王 )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维多利亚 女王 “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的主要原因是 A受政治体制的约束 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 C女王有较高的素养 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维多利亚女王继承王位时,英国已经逐渐形成了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地位。虽然维多利亚女王不喜欢那些首相,但是在体制的约束下,她也必须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所以答案:
4、选 A。在英国,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首相是最高行政 首脑,即政府首脑。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首先,让我说,我坚信我们不得不感受到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 -不知名的、难以理解的,没有道理的恐惧将会阻碍把失败转变成前进的必要的努力。 ”和上述材料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针对 1973 年石油危机而言的 B之后的改革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此时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在美
5、国 1929-1933年爆发经济危机时,罗斯福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在之后他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走出困境。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 ”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 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
6、忽视了改善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牺牲了农业为工业化而服务。所以答案:选。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影响 俾斯麦说: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 “先生们 ”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答案: C 试题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那些先生(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可看出,德国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统治措施 下表为 18901933 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国家 1890 1900 1910 1920 19 33 英国 11 2 ( 29 9) 13 5 ( 32 8) 15 3 ( 34 9) 16 6 ( 37 3) 18 7 ( 39 2) 美国 9 6 ( 15 3) 14 2 ( 18 7) 2
8、0 3 ( 22 0) 27 4 ( 25 9) 45 1 ( 32 8) 德国 5 6 ( 11 3) 8 7 ( 15 5) 12 9 ( 20 O) 15 3 ( 35 7) 20 7 ( 30 2) 俄国 4 3 ( 3 6) 6 6 ( 4 8) 10 2 ( 6 4) 4 0 ( 3 1) 36 5 ( 20 2) A 18901933 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B 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 18901917 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答案: D 试
9、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由统计表可知,并不能进行工业生产能力的比较,图表所体现的是城市人口的变化及占百分比的情况,所以排除 A。 19101933 年城市人 口数量对比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还是英国占有领先地位,所以 B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 19181920 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所以 C错误。从统计表可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下图是 “1950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日德国
10、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美国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经济多极化格局趋于成型 D战后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工农业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成为了政治经济强国。经过二十年的 “黄金 ”发展之后,到了 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涨状况,而这时也受到了来自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冲击。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经济霸主受到冲击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
11、在 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不能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也出现了反经济全球化的现象,这也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但并不是大英帝国衰败的原因,英国的衰败除了没把握好技术革命成果之外,还有就是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
12、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下图反映了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分析和评论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 B发 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C这与 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关 D这种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中的数量基本上没有变化,所以 A错误;材料所体现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成员在世贸组织中数量的变化,并不能得出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所以 B错误;世贸组织与联合国并不存在着隶属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只是壮大了发展中国
13、家的势力,所以 C 错误。由图的变化趋势可知,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世纪 “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 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4、材料所讲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也是消除贫富差距。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社会福利制度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而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 究主题合适的是 A中国封建主义专制集权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体制的比较 B中世纪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快于中国之现象分析 C中国官营手工商业
15、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 D西方人治和中国法制观念下的中西城市面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中世纪也就是封建社会时期,中西方城市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处于朝廷的控制之下,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城市的工商业国家也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欧洲国家城市具有自知和独立,通过法律来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很大。所以答案:选 C。材料并没有对中西方的体制进行比较,所以 A排除;材料也并没有涉及城市化的进程,排除 B;材料只讲了中西方城市的司法上的不同,而西方侧重是法治,中国侧重的是人治,所以 D说法有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中世纪
16、 中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比较 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C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D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涉及到的是财产的归属问题,也就是 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
17、运用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 “20世纪 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 共产主义 和外国 帝国主义 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在冷战格局下,中美两国所采取的外交措施,中国采用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采取对中国敌对的政策。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一边倒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一旦 不管 即刻 重则 轻则 ”王公贵族 不得 “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些规矩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所以答案:选 C。材料并没体现到了 A、 B、 D,所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19、演变 宋代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不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制度完善水旱灾害较 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但经济仍然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中的曲线可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与水灾旱灾的次数并不成正比,所以 A不合理,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经济发展与自然灾害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
20、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验室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家礼 ”“进入生活世界 ”“生活中的实现 ”等关键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朱熹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从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A马嘎尔尼拜见方式折中了东西方外交礼仪 B乾隆帝完全放弃了传统华夷观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D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近代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
21、记能力。 1793年 9月 14日,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接见前发生了一场让史家议论纷纷、感慨万千的礼仪之争:清政府要求马嘎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而马嘎尔尼则要求用觐见英王的礼仪,行单腿下跪、吻手礼。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以英国使团行单腿下跪之礼草草收场。这说明了乾隆帝并不放弃传统华夷观,所以 B错误,答案:选 A。从材料并不能得出清朝衰败的原因,清朝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所以 C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 1840年,与图二的时间不 符,所以 D错误,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外交礼仪 “政府管制外汇、黄金,以平抑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湖北 部分 重点中学 上期 起点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