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浠水县实验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湖北浠水县实验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湖北浠水县实验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湖北浠水县实验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 “器 ”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 天将器还中国 ,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材料中所说的 “道 ”是什么? 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B科学技术 C民本思想和制度 D自然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学东渐。结合所学及材料 “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 ”可知,中国古代所谓的 “道 ”指的是传统的思想道德, “器 ”指
2、的是科学技术。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的发展演变 西学东渐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 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 “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 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传播商业信息 D宣传政治主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报刊的作用。结合材料 “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以看出创办此刊物的目的是让买卖双方都知道商业信息,以免
3、发生 “架买空盘 ”现象。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业 甲午战争之后,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以 “中学为体 ”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4、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依据所 学可知,所谓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生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甲午战后之所以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故 A符合题意。 B的表述不合史实; C、 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中体西用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 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 22.15万匹,到 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 毛纺织
5、品轻,而且便宜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材料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可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推动了技术革命的到来。分析选项, C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应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原因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 “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 “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
6、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买 体面商品 的人购买 奢侈品 ,使本来只买 必需品 的人购买 体面商品 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 金钱准则 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 “19世纪中期 ”及国家 “英国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大大提高了英国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这正是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结果。故应选 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 月间, 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 ”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危害。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时间 “光绪二十七年 ”。依据所学可知,光绪元年是 1875年,故 “光绪二十七年 ”应是 1901年,反映的正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因此选 D。 故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的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梁启超在 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
8、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 D “三纲五常 ”乃 “奴隶之道德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从题干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器物、制度、精神三个阶段。依据所学可知, A、 B两项属于器物阶段,主要是洋务运动; C 项为制度阶段,即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D项为思想文化阶段,主要是新文化运动。故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9、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最符合 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戴军帽的帽徽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所学可知,八路军是抗日战争中共领导的主要在在华北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的武装部队。它是由长征到陕北的红军改编而来,全称是 国民革命第八路军 ,按投入抗战的序列又称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故帽徽应该是国民政府的标志。 A是新中国的国徽; B青天白日标志是国民政府的国徽; C是 1949年后人民解放军的帽徽; 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帽徽。故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八路军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
10、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 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发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 D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文艺 复兴运动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条件,故 B项表述错误,符合
11、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 , 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 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 ,1958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该是 A “城市 , 让生活更加美好 ”;揭示人类已进入城市化时代 B “人类、自然、科技一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 ”;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C “交通与通讯 人类的发展和未来 ”;提醒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 D “科学、文明和人性 ”;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的教训。从题干材料可知,其主旨在于强
12、调二战的教训。分析选项, B“可持续发展理念 ”、 C“步入信息时代 ”开始于 20世纪 90年代; A项开始于工业革命。 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D。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二战的教训 在中世纪的欧洲, “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依据所学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最早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反对神学世界观。 A、 B、 C、 D从时间上来看,B也最早,且是其他选项的条件。故应选 B。 考点:西方人文
13、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作用 哲学家迪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他于 1630年代旅居某个城市时,称赞道: “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翼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 ”这个城市是? A巴黎 B日内瓦 C阿姆斯特丹 D伦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依据所学,迪卡尔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故排除 A;日内瓦属于内陆城市,与题意不符; 1631年,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沿岸移到大西洋沿岸,此时荷兰掌握世界海洋霸权,故排除 D。所以应选 C项。 考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近
14、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 B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 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C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因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 D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依据所学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是通过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由由经验的工人和技师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15、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技术条件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方法。从材料中 “全球性观点 ”、 “才能了解 ”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用全球性观点去 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16、故应选 D。 考点: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方法 史观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 A “重农抑商 ”和 “闭关锁国 ”的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中国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虽然成为 “世界经
17、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但却没有 “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即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重农抑商 ”和 “闭关海禁 ”政策的影响。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 B、 C、 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 均以丝货为重 ”, “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丝绸是当时
18、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故 说法错误误;故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 A、 B、 C三项。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19、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中国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应是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故 、 从 时间上来说都与题意 “春秋战国时期 ”明显不符。所以应排除 、 。故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瓦解 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 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答案:
20、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从材料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但是封建时代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而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故 A、 C、 D表述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 A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 B “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重臣 ” C “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D “军机大臣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依据所学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
21、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分析选项, A、 B、 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因此均反映不出来加强皇权的目的。 D项体现了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机处的设置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 ”的官员都 “未见其文 ”,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
22、正透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从材料的描述可知,清政府由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不很情愿地接受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天津条约等不条约的逐渐认同,说明清政府对不平等条约态度的变化:由不接受到逐渐接受。分析选项 C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从公元前 490年到公元前 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 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
23、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材料表明 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 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依据所学可知,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任何公职人员,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而这种民主形式极容易被操纵利用和感情用事。材料正是这种情形的反映。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湖北 浠水县 实验 中高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