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西汉 “中朝 ”形成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参知政事 清朝设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项是以皇帝身边的掌管文书的小官逐渐获得了决策权排斥了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为主的权力; 项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参知政事是用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的官职,相当于副宰相;所以选择 A; 项是清朝时期了,当时已经没有了丞相制度,所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削弱相权的措施。 1897年,上海
2、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 “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明显反映的是对西方舞会的认同态度。 A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上海各家报纸评论,不能反映 B项;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交融的, C项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国。 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
3、申谕英夷告示, “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 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 的爱国情绪 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但结合材料信息 “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说明也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但是 “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 主要
4、体现 ”的说法不妥。因此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 英。 下列抗击我国侵略的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抵抗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卢沟桥守军奋起抗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择 “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 ”,需要特别注意 “人民 ”,选项中只有 D中的两件事属于人民群众自发的行为,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
5、1937年 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实现了与国民党再度合作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 C放弃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调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后来又对革命根据地进行 “围剿 ”,导致国共两党势如水火,但在日本侵略加剧的民族危机形势下,中共没有计较自己的恩怨与得失,而以民族利益为重,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换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以这是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故选 D。 考点:近代
6、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 1949年致信宋庆龄: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答案: C 试题分析:孙中山先生作为民资阶级代言人,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可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符合题意,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愿望。 一位
7、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 “十一大 ”( 1977年)至 “十七大 ”( 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 ”和 “市场经济 ”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 ”、 “对外开放 ”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 “毛主席 ”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 “理论 ”和 “邓小平 ”成为高频词汇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应该出现在 “文革 ”结束初期, 应该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 应该出现在中共十四大上, 应该出现在中共十五大上,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
8、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以后中共代表大会报告比较。 在 1988年 6月 22日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指出: “在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讲话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1992年南方谈话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
9、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南方谈话中,故选 C。 A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未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B项做出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 D项中国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南方谈话。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 私营企业有所发展 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 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说明当时的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
10、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1988年这一时间点及作者列举的中国社会多方面的变革,可以判定出 A项,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D项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发生在 2007年十七大前后; B项说法错误, 1983年前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而非所有权。 C项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是在 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影响。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
11、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材料中提到的 “统一的中国诞生 ”具体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 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 AD不合史实, B是次要的。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 某中学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
12、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 “总统府 ”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 4月 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三十六年 B民国三十七年 C民国 三十八年 D民国三十九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总统府 ”和 “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 4月 23日 ”可知影片再现的是 1949年 4月 23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的史实,所以按民国纪年应该是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我国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首次人工合
13、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答该题要求注意准确把握课本的内容。 是在 1964年; 是在1965年; 是在 1970年; 是 1973年; 是在 1999年。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的取得时间。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 “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 ”,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 “走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反映到公社
14、,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 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正确,虽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但是不排除农民有这样的独创性,农村改革本身就是从农民自发开始的; 不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在 1978年底,时间不 符,因此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
1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70年代的农村经济。 下列关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即在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的 “百家争鸣 ” 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与二千多年前 “百家争鸣 ”的背景相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表述正确;“百家争鸣 ”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
16、的确立; 错误。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含义与实行。 厘金原是 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 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 1931年,沿袭 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都是厘金政策产生的影响;厘金是是 “酌量抽厘的商业税 ”、“遇卡抽厘 ”,这与 中的重农无关,故排除掉 ,答案:选择 B项。 考
17、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厘金政策。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 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 “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可以判断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 19世纪 60 90年代,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
18、生产,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主张 “中体西用 ”,故 A、 D错误。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错误。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中日双方对 1894年 7月 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 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 52分,彼我相距约 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 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
19、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双方的记载都是站在各自立场上,选用了对自己有利的材料,故选。 考点: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 研究者的立场。(课标外) 诗经 卫风 氓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
20、们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是一个人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哪里真是来换丝是来找我谈婚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转回。并非我约期又改悔,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材料反映的是谈婚论嫁。诗经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实, A、 C显然不符合。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纲常礼教故 D不正确。从材料 “抱布贸丝 ”可以判断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先秦时期的商业。 史书记载,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21、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本题选 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分异令。 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 “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 ”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实施稻麦轮种的证据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年月,
22、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是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文描写大多不准确,肯定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研究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诗里提到的麦作、稻作,只能作为稻麦都有栽种的佐证,不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排除 A项。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也不足以说明轮种制,排除 B项。诗人的描述多依据事实,虽有夸张,但不失其真实,因而可以作为历史讨论的佐证,排除 D项。诗中确实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故选 C。 考点:史学理论 史料 史料的选择。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记载: “市井经纪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
23、,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相关信息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反映出交易的商品种类;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 ”反映交易的规模大;根据材料出处和整个材料可知反映的东京商业繁荣的情况;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反映了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故此题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东京。 明史记载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绍兴市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