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5世纪的中国和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 )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 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向完备 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 公民参与城邦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5世纪,中国由东周的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到秦汉王朝的大一统;而希腊在公元前6-5 世纪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还有伯里克力的一系列改革,民主政治确立。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法家思想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 1840 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形态 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 对近代中国起到了 “破坏 ”和 “建设 ”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 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 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具体是什么经济形态,依据产生发展演变的情况及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 是小农经济, 洋务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由
3、此分析可知 D 表述有误,不合史实。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12年 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 ”。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民族工 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据材料中的 “料用本国纺织品 ”可知其表明政府规定礼服礼帽必须用本国的纺织品。这是一种表象,从实质上看是政府在极力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而采取国家
4、保护主义,由此分析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 “左 ”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考查学
5、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1955年 ”即过渡时 期,材料前半部分表现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后半部分表现的是变革生产关系,二者同时进行,这也是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 “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 “一五 ”计划的指标 B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
6、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综合理解分析的能力。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民公社问题,由已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以 “一大二公 ”为特征,其中的 “公 ”即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这一调整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很不适应,因此 D表述符合题意。 AB与材料无关, C“高速度 ”问题,主要与 “大跃进 ”有关而与人民公社无关。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领域的生产关系经历了多次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重大
7、变化,能够确切反映上述变化的是 (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D集体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又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到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时,是土地公有前提下包产到户,农户自主经营,由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8、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下列选项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密切相关的是 ( ) 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知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
9、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 是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增强企业活力和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与题意不合,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十四届三中全会内容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1979年,那
10、是一个春天 ”是因为 1978年底召 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所以说 “是一个春天 ”, “老人 ”指的是邓小平, “圈 ”指的是建立经济特区,由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设立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 “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
11、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据题干中提到的西人 “光明磊落 ”, “乐而不淫 ”等信息可知,反映了国内开明人士对西方生活方式与社会习俗的羡慕与认同,因此 D复合材料。 A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只是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表述不合题意; C表述有误。故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文人论政 ”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 )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舆论开放,言论自由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
12、解问题的能力。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近代文人论政是和近代的社会背景相关联的,和西学的传播,民智渐开也有关,所以 正确。 当时民主并没有实现。故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业的发展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1533 1603)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由此在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英国船只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哪个国家 ( ) A葡萄牙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
13、意题干中“(Elizabeth I,1533 1603)”,再由 “在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 ”可判断材料指的是 1588年西班牙排除一支庞大的 “无敌舰队 ”讨伐英国,遭到惨败,由此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新航路的 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B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C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 答案: 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的能力, A、 B、 C、 D各项均是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历史的,但世界不同民族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秦汉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路上丝绸之路可以达到印度半岛和罗马,因此 B在时间不合题干,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 (个 ) 808 669 工人总数 (个 ) 78000 272000 钢铁产量 (吨 ) 3200000 29
15、500000 投资总额 (美元 ) 12100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不断大 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表格型选择题,主要考查通过数据分析本质的能力。解题时主要把握 “主要,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 18701900 年在企业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而其他指标却大幅度上升,体现了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预示着垄断的产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9世纪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形成了垄断,因此 B符合题意,而 ACD只是对材料表象的反映。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
16、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 罗斯福说: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 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 (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业生产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中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 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分析可知罗斯福强调的是解决的是 “低收入的工人 ”的生活保障问题,为此其采取了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即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17、,保护劳工权利,因此 D符合题意,ABC虽然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 “新变化 ”的认识不正确的 是 ( )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 “福利国家 ”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不断调整, 20世纪 80年代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
18、预,逐渐发展出 “混合经济 ”,因此 ACD均是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变化的表现 工 业革命开始后,亚当 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 70年代后,面对经济 “滞胀 ”,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
19、混合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及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无论是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其政策调整都需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整体上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巴黎公社的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 )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D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20、知识的再认再现及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紧扣 “经济措施 ”,分析备选项可知 BC 属于政治上的措施,可以直接排除 BC;而 AD虽然都是经济上的措施,但 A欤题干中 “阶级性 ”不合, D体现了人民是公社会的主人与消灭资本主义,体现了阶级性,故选 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措施及其性质 从下表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有 ( ) 项目 私人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 企业数量 (家 ) 300 315 1931 企业资本 (万元 ) 729 1753 9782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受官办和外商企业挤压 A B C D 答案:
21、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本质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表格中私人企业与官办企业与外商企业无论在企业数量还是企业资本上都相差甚大,由此分析可知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而技术力量与受官办和外商企业挤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 “江浙人摸钱 ”的本质含义是 (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
22、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本质含义 ”,由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 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而 “江浙人摸钱 ”是指江浙人民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而 ABD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齐民要术 序中写道
23、: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 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由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体现了古代对商业的压制和对农业的重视,因此 B符合题意,而其它三个选项均与题意不合。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当时,这一著名法典 (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宁波市 重点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