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 “鲁三桓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 “鲁三桓 ”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庶子联合控制朝政,原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新中国成立
2、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C “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 1950年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次, 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第三次,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
3、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 营管理方式。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 92、 100和 97。到 2005年,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变为 1 2、 5 9和 2 7。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B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 D公司制改革增强了国企活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4、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知,从 1978年和2005年对比来看,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大幅度的降低,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 19531961 年,美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 2 3%,而共同体 6国的年增长率则为 7 8;在西方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中,美国从 1947年的 32 5下降至1962年的 17 3,而共同体 6国则从 1947年的 11 4猛增至 1962年的27 6%。以上数据最能说明 A区域集团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5、 B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资本主义世界两足鼎力局面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19531961 年间,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而在此期间欧共体 6 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说明区域集团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共体 马克思曾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 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
6、强大的杠杆。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骑士阶层的衰落 B促进欧洲殖民扩张 C有助于宗教改革的开展 D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要扣住材料结合史实解答。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中国古代的科技对西方社会转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ABC三项包含在 D项之中。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的作用 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 A泰勒斯 B普岁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7、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思想的异同。从材料中可知,道德经认为知识越多罪恶越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两者正好相悖。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苏格拉底 下图是达 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从本质上说明达 芬奇 A创立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C反教会特权和专制君权、寻求思想解放 D成为新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给的文字和附图提炼信息。对题干的文字说明和附图
8、,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看出达 芬奇的作品都是以人为主题,表现了人性美、人体美、人的创造力,也反映出达 芬奇面向现实,进行艺术形式的变革和创造。 再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流社会思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达 芬奇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 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 展。 ”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
9、教育事业的进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所示宗教革命起到思想解放和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作用 张大千( 1899 1983年)被西方艺坛誉为 “东方的毕加索 ”。通过观察张大千的作品,我们得知他获此殊荣是由于其绘画 A忽视形态而注重意境 B真实客观的描绘现实世界 C反映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画面跌宕起伏且充满想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毕加索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其作品的特点是夸张、变形和抽象,忽视形态而注重意境;张大千被西方
10、艺坛誉为 “东方的毕加索 ”,其作品也有这样的特点。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现代派美术 谭嗣同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唯有朋友一伦对人无弊而有利,因为它自由而平等,于是他主张将其它四对关系都 变成民主、平等的关系。他还认为 “西人商于中国,以其货物仁我,亦欲购我之货物以仁彼也。 ”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谭嗣同 A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圈子 B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致 C以资产阶级学说改造传统思想 D具有托古改制消极保守的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谭嗣同构建了一个以 “
11、仁 -通 -平等 ”为核心的伦理框架体系,兼采西学,并对儒家传统伦理学说加以继承和改造。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谭嗣同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 “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 ”, “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 ”, “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 ”等。这说明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B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初步建立后的运行规章,
12、从中不难得出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 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的进步 罗斯福曾针对大萧条指出:谨慎地考虑一下我国国民生活未来有可能突发的不测,我们必须建立起某种手段,为美国人民的未来提供更为有力的经济保障;谁也不能担保我们的国家不再出现萧条的危险,但我们可以减少这种危险。最能说明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新政举措是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和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的正常信贷活动 B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与雇主谈判的权利 C同农场主签订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农牧产品,屠杀牲畜 D颁布社会保障法,积极扩大联邦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
13、责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谨慎地考虑一下我国国民生活未来有可能突发的不测,我们必须建立起某种手段,为美国人民的未来提供更为有力的经济保障 ”中可以看出,罗斯福通过颁布社会保障法,积极扩大联邦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责任,来保障人民的社会生活。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在 1920年代的俄国,某项政策曾引起热情洋溢的讨论,该政策被视为共产主义失败的标志, 至少也表明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的队伍偏离了正路,因而必须重新找到回归正路的办法。据此判断这项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14、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的经济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从材料中得到几个关键信息 “1920年代的俄国 ”“共产主义失败的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项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 1918 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是 20世纪 30年代斯大林体制的一个政策;苏联的经济改革是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下图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后英国消费品价格变化的曲线。图中消费品价格升至最高点的主要原因是 A新大陆
15、的发现与殖民掠夺 B传统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消费品价格升至最高点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 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黄仁宇认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
16、族门阀的势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讲,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也就是积极作用是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BD是选官制度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C用法
17、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D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可以解决财产权上的矛盾。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 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 “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 “中外办罪 不得其平 ”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B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由此被打破 C “一体均沾 ”使列强共同主宰中国 D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司法主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
18、中的关键信息 ,从材料内容可判断 ,同治年间 ,中外命案定罪是不同的 ,这是由于列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实行的是领事裁判权 ,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 宪政的破产 从 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 ”此处的 “量身定做 ”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大总统提出法律
19、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内阁总理副署之,才能生效,这样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下图是蒋介石的手谕,来自国民政府 “军委会 ”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下列对其分析最准确的表述是 A国共两党既合作抗日又存在矛盾 B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陕甘宁边区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D国民党政府禁止学生抗日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即 1943年,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 “陕甘宁边区 ”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会舆论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压制。因
20、此这封信件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国共合作抗日 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同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文中的 “这样 的政治制度 ”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答案: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
21、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3年 3月 22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互相促进,意识形态上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这一声明 A促进了上海自贸区的建立 B巩固了中俄两国的军事同盟 C确保了亚太地区的安全 D建立了健康的新型大国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 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B项本身是错误的; 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 要外交活动 中俄关系 纽约时报
22、和华盛顿邮报使用 “自由世界 ”和 “西方 ”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88年使用次数 1993年使用次数 自由世界 183 111 西方 82 231 A两家报纸不再受 “冷战 ”影响 B西方国家数量增加 C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表中的信息中可以得到: 1988年到 1993年之间, “自由世界 ”等意识形态比较浓厚的词语使用次数减少,而 “西方 ”这样的比较中性的词语使用次数增多,其主要原因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
23、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形成耕耙耱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占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规模经营 B简单的性别分工 C自给自足 D精耕细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我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业就比较精细化管理了。所以答案: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雍正朱批谕旨载: “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当时山西的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辽宁省 大连市 高三双基 测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