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瓦房店市高中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辽宁瓦房店市高中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辽宁瓦房店市高中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辽宁瓦房店市高中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 “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 A 项中 “
2、遏止 ”、 B 项中 “严密 ”、 D项中 “有效 ”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的政治制度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 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 “中国 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 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 思想上闭关自守 智识上的义和团 了。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
3、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 “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 思想上闭关自守 智识上的义和团 了 ”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中日关系 智者学派指出 :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 “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
4、此理解 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 “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也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 D项正确。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正义并不具有永恒性, A项错误;智者学派反对束缚人性的法律、法规, B项错误 ; 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智者学派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 实际上已经成
5、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 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干中的信息 “人类理性 建立 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即可选出 A项; B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 “自然科学 支配整个世界 ”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 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 C项中 “追
6、求王权公 平 ”、 D项中 “倡导阶级平等 ”的表述与其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 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B甲午战争后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 “当帝国的权力来自 ” 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从另外的材料又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总之,作者主张有限制的君权
7、,这是君主立宪派的主张。故选 B。 A项时期尚未提出限制君权,主张民权的内容; CD项在维新派之后。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1929 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 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
8、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世纪,其产量约为 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 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
9、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流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导致当地的银价下跌,物价上涨,这对于传统的依靠地租为生的封建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故选 D 项。掠夺的财富都被统治者白白消耗掉,未相应的转化为资本,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败,所以 ABC三项表述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下表是重庆国民政府根据内地房荒救济办法为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而贷款的
10、情况,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地区 重 庆 成 都 贵 阳 贷款额(元) 300万 200万 100万 A.抗战时期政府关注百姓生活 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资本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 D.西部房地产市场火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 “重庆国民政府 ”可以判读出应是抗日战争时期;从 “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 ”中可以得出当时国民政府重视百姓的生活, BC 项不符合题意; D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的政治活动 孙中山在 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 “窃尝
11、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意在: A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C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 D希望李鸿章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材料旨在说明孙中山主张扩展洋务运动,与此对应的为 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
12、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 ”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 “学而优则仕 ”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学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道出了 “百家争鸣 ”出现的一大原因,即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重 视招揽人才,说法正确;魏晋时期士人做官主要凭门第,凭读书做官并非唯 一途径,且读书与做官的紧密结合主要存在于 科举考试之后, B项错误;从 “达则兼济天下 ”
13、可以看出士人并非只关注自我修养,他们也具有治国平天 下的理想,所以思想不是封闭保守的, C项错误;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 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不迷恋官场, 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930年 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共还 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14、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李立三主张城市中心暴动论,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项与材料中 “1930年 ”不相符合。 BC项说法是错误的,与材料不相符。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 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15、分析能力。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讲求在交易过程中的诚心意识, 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的,同时又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政治领袖和军方走向战争。一是小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巴尔干地区被统治的少数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哈布斯堡帝国占据的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尼亚人组成各种地下团体,有时候采取恐怖主义手段。例如,引发一战的 “萨拉热窝事件 ”,就是塞尔维亚黑手党以恐怖手段刺
16、杀奥国皇储。二是大国的民族主义德国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 “地缘政治学 ”、 “生存空间论 ”、 “人种优劣论 ”、 “武力决定论 ”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 起到支配作用。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 材料二: 1894年法俄缔结同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抗三国同盟。 1904年英法缔结协定,意在共同对抗德国。 1907年英俄缔约,也是为了对付德国。英俄协定,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建立,和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这种军事同盟的一大特点就是互相绑架,一旦有事便
17、骑虎难下。同盟国有了举动或者争端,不管是不是正义,不管是否与本国有切身利益关系,都要挺身而出,甚至进行军事动员和出兵作战。可悲 的是,这种由训练有素的外交官使出浑身解数搞出的外交安排,成为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普遍来说,外交活动的宗旨不是为了维护和平,而是为了本国的最大利益,甚至是为了以邻为壑和规划战争。事实证明,这种错误理念主导下的外交,注定造就灾难。 摘自王江雨狂热民族主义的悲剧 (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6分) (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 9分) 答案:( 1)原因:极端民族主义的推动;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辽宁 瓦房店市 中高 考前 模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