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贵州省江口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贵州省江口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贵州省江口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贵州省江口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了这一时代的 “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 “社会的转变 ”的表现有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它包括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经济上井田制瓦解、阶级上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士阶层的活跃、文化上因为教育的普及各种思想交相辉映等,故 均正确。而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确立的,排除 。故本题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
2、度 百家争鸣的背景、分封制崩溃、宗法制瓦解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恢复高考的时间是 1977年,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改革开放都在是 1978年开始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是在 1982年,故本题排除 ACD,应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恢复高考 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
3、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主权属于人民全体 C天赋人权 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伏尔泰的思想,排除 A;材料中并未出现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的论点,排除 BC;材料中的观点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鲜明的主张。本题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的思想 有学者研究表明, 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
4、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A责任内阁制确立 B宪章运动展开 C 1832年议会改革 D两党政治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虽然经常致富,但还没有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才会采取材料中的作法。而 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故本题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改革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可见,代议制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形下一种最好的选择,而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议会主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普选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代议制
5、。代议制是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背景下的一种最好的选择,而这一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途径就是普选。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其普及与完善与否是衡量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故本题选 D。 考点:近代世界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代议制实现的途径 1844年,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写道: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这一作品若作为研究某一思想兴起的材料,这一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诗体现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尖锐对立,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掠夺。所以
6、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思想。本题选 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 “各种政体的试验场 ”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综合考虑四国的政体形成过程,只有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多次反复较量, 最终才建立了半总统制的民主共和政体。故本题应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政体 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是 A国家元首
7、掌握实际政治权力 B内阁的任命须经议会同意 C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 D行政首脑是军队最高统帅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 是法德两国政体的相同点,故应排除。德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选举产生,故本题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德政体的比较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列夫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列夫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 19世纪的文学作品; 卡尔森的
8、寂静的春天并非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故本题应选 A。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 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生的文艺作品 观察下图,对图中 “善意 ”的正确理解是 控制西欧国家 阻止西欧崛起 提升英镑地位 遏制苏联力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美国对西欧进行援助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控制西欧,进而联合西欧的力量遏制苏联,最终称霸世界。所以本题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看下面的材料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洲 (德法英意 )中
9、国 1970年 1 038 300(1) 433 412(2) 202 968(4) 619 999 91 506(8) 1979年 2 562 200(1) 901 616(3) 1 007 173(2) 2 264 188 263 190(8) *各国 (地区 )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 ):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C苏联大国地位严重削弱 D中国 GDP 地位没变,主要原因是受 “文革 ”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1979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来看,欧洲生产总值突增
10、,一体化成效显著;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严重阻滞了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苏联的生产总值以及世界排名来看,苏联在1979年并没有严重削弱,故本题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经济一体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20世纪 70、 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 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但 最发达 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 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
11、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 ” 上述材料可以反映 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青年人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无比失望。虽然社会主义制度被宣传得非常美好,但是现实生活却让人倍感无奈。 均反映了当时苏联社会的状况, 虽然也是苏联最后解体的原因之一,但在本段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的背景 1941年中共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
12、奋起抗战 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 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新中国的雏形 ”的产生是因为抗日战争 A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计 划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材料中的时间是 1941年,尚未粉碎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CD均为抗日战争的影响,但是从材料中的 “新中国的雏形 ”,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复兴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故本题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的影响 1925年初到 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
13、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 “主力军 ”1927 年初毛泽东则大声疾呼: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基本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出自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在 1927年春之前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在 1925年冬至 1927年春先后发表文章, 阐述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指出革命要依靠农民。 BCD都发生在 1927年春之后。故本题选 A。 考点:
14、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 荀子 君道写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 (君主 )之守司 (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具体是监察机构的设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主张 “人主 ”要通过设置 “守司 ”明白国家各地的情况,即要设立监察机构。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故本题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
15、的形成 御史大夫、监察机构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 “兼爱 ”思想 B孟子 “仁政 ”思想 C老子 “无为 ”思想 D董仲舒 “天人感应 ”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董仲舒为了加强军权,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 ”等学说。即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和上天是有感应的。如果自然界发生灾害,历代统治者便会认为是上天不满自己的统治降灾于他。因此题干中现象的因素是董仲舒 “天人感应 ”学说。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天人感应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
16、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科举制主要考查儒家经典,因此并非科技素养,排除 B;察举制根据品德和才能选拔人才,这样实际上是打破了贵族的政治垄断,排除 C;科举制通过考试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排除 D。故本题选 A,从图表中察举制的依据里可以看出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 钱穆认为: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
17、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B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汉至元,中国的中央集权的趋势是不断加强的,排除 A;抵御外族侵略,属于军事方面,而非地方行政,排除 C;镇压地方叛乱方面,三个朝代相差无几,排除 D。宋朝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将所有大权都集中到中央,这样造成了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地方行政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 “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 ”这个伟人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贵州省 江口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阶段 测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