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准确认识,题干中图 依据 “楚 ”“晋 ”等诸侯国可以判断是春秋,图 “河南道 ”“江南西道 ”等属于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图 “江西布政使司 ”“湖广布政使司 ”属于明朝的行政区,图 “长沙国 ”是西汉时期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封国,据此分析可知题干中行政区划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为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
2、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诸侯国、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样论述: “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 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有形的取代 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下列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欧洲接受马歇尔计划复兴经济 B中国以中体西用改造社会 C美国建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日本推行脱亚入欧改革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由材料中 “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 ”可以直接排
3、除 BD,与题意无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欧洲对美洲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欧洲给美国带来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政体等,因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分立政体的形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说明全球化 A缺乏公正性应该被抵制 B是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 C拉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D缺乏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答案 :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中 “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
4、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是解题的关键,主要强调了全球化为少数人服务,损害了环境,以及给全球带来了不稳定,旨在说明全球化拉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C的表述符合题意,而 AB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全球化的影响 卞悟在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中谈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 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 小私 有者 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 集体主义 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 ”苏联农民 “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
5、 ”实质上说明农业集体化 A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 B是对农民利益最好的保护 C有利于加强农民的集体意识 D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准确认识,材料中 “公有私耕 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 小私有者 更难集体化 ”强调了在苏联传统村社对农业集体化的反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实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政策,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发展苏联的工业,因此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即农业集体化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阅读 17世纪以来主要科
6、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A) 应用研究年代( B) 生产推广年代( C) AB 年差 BC 年差 AC 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理解的能力,由表格中 “蒸汽机 ”“发电机 ”“计算机 ”判断出
7、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分别展示了三次科技革命在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限上的差别,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 B 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美国史学家海斯 穆恩 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 “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 亚当斯和亚历山大 汉密尔 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 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他们不信任平民 ”的原因是 A “他们 ”不是平民的代表 B民意与效率具有背离性 C
8、贵族政治不需要平民 D反对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 “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 ”是因为他们 “他们不信任平民 ”,在美国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以此防范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据此分析可知 B的表述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 “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亚里士多德了 ” 以下对卢梭观
9、点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卢梭赞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B卢梭主张人生而平等 C卢梭提出契约国家学说 D卢梭批判奴隶社会的不公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主要是对 “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的准确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因为有些人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是来统治的,强调了人不是生来平等的,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中卢梭的主要观点是天赋人权,强调人人平等,因而 B符合题意,而 ACD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的思想主张 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
10、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以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 ”“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等信息可以得出判决重视人的基本权利,重视证据,而且判决还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体现的原则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 80年代初开始,到如今发展到了攻坚阶段。以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是先锋 B提高社会生产力是目标 C实质是发展完善
11、社会主义制度 D以市场调节取代政府干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首先开始,在农村实施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然后推广到城市,主要增强企业活力, A的表述不合史实,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因此 BD的表述不合史实,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孙中山说: “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喻指发源);而累世同居,又共产主义之
12、嚆矢(喻指先声),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 ”“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 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 ”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A “联和苏俄、联和共产党 ” B “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D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 ”“当先谋人类生存 ”“当研究社会之经济 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 ”可以得出材料中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民生的问题,由此可以直接排除 ABC,
13、而 D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的内容,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图 1和图 2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B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 C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 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数据图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数据,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图 1中共产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工人阶级,图 2中共产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知大革命失败以后, 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因此农民党员的数量激增,致使前后共产党员的成分
14、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运动影响 史载,宋朝湖州(地处今浙江省北部,北濒太湖)农民 “以蚕桑为岁记 ”;严州(位于今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流域) “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 “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 ”;颖昌府(今河南许昌) “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变动 B经济重心南移 C小农经济衰落 D农产品商品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
15、,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湖州(地处今浙江省北部,北濒太湖)农民 以蚕桑为岁记 ”可知湖州地区主要以养蚕为主,由于谷物的不足,湖州以外的其它地方如 “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 ”“蜀之茶园 ”“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主要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依靠市场换取所需,体现了农业的商品化,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农业商品化 综合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 (贝尔福地区除外 )和 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 50亿法郎赔款,分 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
16、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 “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 ”。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 “普鲁士精神 ”,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 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 生及意义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
17、关系的主张。( 9分) 答案: ( 1)影响:使法德对立进一步加剧。( 2分) 举例: 20世纪初,法德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军事集团,展开军备竞赛,并在一战中交战; 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向德国复仇。( 4分,每点 2分) ( 2)原因:受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德国建立起极权统治,富有侵略性。( 2分) 主张:阿登纳主张 法德通过经济合作,消除对抗。( 2分) 评析:阿登纳的主张是行之有效的。( 2分) 1967年法德与欧洲其他国家共同组建欧共体,加强经济合作; 1993年欧盟成立,法德及欧洲国家合作进一步发展。在二战以后至今的七十来年里,法德关系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一直处
18、于正常化状态。( 3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一主要阐述了法兰克福和约中德国对法国的制裁太过,因此加深了法国的对立,如 20世纪初,法德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军事集团,展开军备竞赛,并在一战中交战;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向德国复仇。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以及评价分析的能力,依据 “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 普鲁士精神 ,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 ”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原因是受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德国建立起极权统治,富有侵略性,第二小问的作答首先需要指出阿登纳主张,即法德通过经济合作,消除对抗,
19、其次结合已学知识对此主张进行分析,由实践证明阿登纳的主张是行之有效的, 1967年法德与欧洲其他国家共同 组建欧共体,加强经济合作;1993年欧盟成立,法德及欧洲国家合作进一步发展。在二战以后至今的七十来年里,法德关系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一直处于正常化状态。 考点: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德关系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李鸿章说: “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
20、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 终受其敝者 商为承办,官为维持 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 苑书义的李鸿章传 材料二 “欧洲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我中国与之并立,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故公法、约章宜修也,不修则彼合而我孤;兵制阵法宜练也,不练则彼强而我弱;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而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天球、地舆、格致、测算等宜通也,不通则彼巧而我拙;矿务、通商、耕织诸事宜举也,不举则彼富而我贫。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 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
21、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亟宜开国会,立宪法,团结民心,同御外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 6分) ( 2)根据材料说明郑观应的思想主张与李鸿章有何不同,请简要评析郑观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 9分) 答案: ( 1) 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鼓励兴办民营企业,并要求政府给予扶持。( 6分) ( 2) 不同:郑观应要求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2分)郑观应认为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威胁,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先进,而中国学习西方实行中体西用,难以与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南省 衡阳市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