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社会政治大转型 ”可知,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那么, AC 选项可以排除,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 “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 ”,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
2、么,废分封行郡县,与题意相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新疆的喀什市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 2010年 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以下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B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 C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D有利于 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设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当地的经济,当然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和巩固国家统一,在喀什市设立经济特区,不能说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位美国总统表示: “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请问驱使他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 ( ) A对中国博大文化的敬仰 B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C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D美国民众的呼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所提到的时间 20世纪 70年代,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美国霸主地位开始动摇,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处于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想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摆脱外交中的被动局面,扭转自己与苏联的战略态势,所以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
4、常化的原因。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 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 ”是指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 ”, “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 ”是指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 ”, “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是指 “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 12个地方驻扎军队 ”, “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
5、是指 “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由上述内容可知应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下列措施与宋太祖 “选儒臣 ”“分治大藩 ”这种观念相吻合的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宋太祖 “选儒臣 ”意即选文官, “分治大藩 ”则是指治理地方,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D; A是在削减武官的权力,不符合题意而排除;
6、B项不符合是中央官员,不符合 “分治大藩 ”; C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政治制度。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 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 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最早建立起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7、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则是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这些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世纪的握手 ” 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相隔 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 ) A合作一分裂 B分裂一合作一再分裂 C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 D合作一
8、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一又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 ”,所以不包括图示的新闻照片。答案:是 C,第一次合作是 1924年实现的,结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分裂于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再度合作于 1937年,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再分裂于 1947年,从此开始了解放战争,直至蒋介石败退台湾。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关系的变化。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形
9、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郡县制最早开始实施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时,所以 错误;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所以 错误;故排 除掉 ABD,用排除法选择 C。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是不能世袭的,故 对;郡县制由于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免,所以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下列文献中,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的是( ) A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
10、题目所给选项中的国家里有君主的国家为英国和德国,所以排除掉BC,因为美国和法国是共和制;而德国宪法中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 C;股正确答案:为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藏独势力企图分裂西藏, 2008年 3月,在西藏、四川等地制造暴力事件,在国外存在着或盲目同情或支持藏独的一小部分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事实进行反驳( ) 从元朝设宣政院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的有效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了西藏,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 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
11、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朝设宣政院,意味着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实施有效管理,故 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从大局考虑,采取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正确决策,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所以 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决策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 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也符合事实,故 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宣政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
12、区域自治制度。 美国总统杜鲁门 (1945年 )说: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这说明 ( ) 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 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 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材料中杜鲁门总统的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可以知道美国想 “领导 ”世界实质是想奉行霸权政策,所以 符合题意;美国当时的最主要敌人由二战时的法西斯国家变为了苏联,所以美国当时的政策是领导西方国家来对抗苏联,所以 对; 材料中没有提及,故排
13、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的霸权政策。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 2000年 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 ( )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
14、析: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意味着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所以 对;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可以看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对;由于两极格局解体后,两大军事集团消失,所以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所以 对;上述材料总体上可以说明 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形势。 古希腊哲学家 有一句名言: “人是城邦的动物 ”。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人主要
15、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B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C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D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人是城邦的动物 ”中的 “人 ”是指希腊城邦中的公民,而公民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外邦移民、妇女和奴隶,所以 A是错误的,应该选 A; BCD都符合史实,所以应该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的含义。 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代议制的基本概念。代议制
16、下,公民选举国家的权力机关 议会,由议会来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制定宪法和法律,以实现依法治国,这就体现了公民的管理国家的权力,即主权在民,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 下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南京条约之后 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 D辛丑条约之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在列强结成的同盟之外,此之谓中国之 “独立 ”,而事实上应把中国画在圈内。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欧美列强默许(俄德法)或纵容(英美)日本带头侵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于甲午一战而击败中国,强签马关条约,割台
17、赔偿设工厂,免税开渝和苏杭,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大大刺激了列强肢解中国领土的野心, 1897年底 至 1898年争相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好符合漫画所涉及的情形,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 “正名 ”。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 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 “朝廷 ”诗即云: “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天父诗则云: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
18、错。 ”材料表明( ) A 拜上帝教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 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 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十分强调 正名 ”、 “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 “生杀由天子 ”、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等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来,太平天国一直在强调君臣父子这种尊卑等级秩序,而这与清朝统治者的主张一样,并没有进步之处,所以选择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19、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共产党宣言至今仍然合理的内容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B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C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D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目前还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 A不能体现今天仍然合理,它只能说是一种预言; C的说法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来说的,在今天我们不再强调革命史观的情况下,也不能说仍然合理; D适用于革命年代,故也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B,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的事实就可以说明问题。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 2
20、010年 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 6题)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大阶级即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斗争目标没有趋向一致,
21、故排除 A;义和团运动就体现不出民主自由,所以 B错误;这些运动并不是前面是反侵略后面是求民主。所以 D的说法欠妥;但是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则都是救亡图存运动,所以 C说法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目的;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 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 “ 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 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 ”
22、电文中的 “匪 ”是指( )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盘踞赣闽 ”可以看出应该是国民党对中国 共产党的军事力量的蔑称,因为在闽赣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东西南北四路围剿 ”、 “此次任匪从容脱围 ”则是指第五次 “围剿 ”与反 “围剿 ”斗争,之后应该是红军的长征,由 “迨其进入湖南 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 ”可以看出,所以应该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 “万死不辞 ”, “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 A香港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南省 周口市 中英文 学校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