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学家童书业说: “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 治国平天下 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 ”可知 A是材料直接表达的意思,而题干要求选择的正确选项应该是 “表明 ”,这是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应该选 C; BD与史实不符,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度。 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 “陶片放逐法 ”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 “马拉松战役之后 ”,当时已有 “陶片放逐法 ”,故 A错误;阿里斯泰德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 “陶片放逐法 ”将他放逐了,不能
3、体现权力的滥用,故 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 B,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 “希腊四德 ”,仁、义、礼、智是 “中国四德 ”,其共同点是 A注重修养 B强调等级 C主张民主 D关注人伦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论古希腊的理智、正义、节制、勇敢,还是中国的仁、义、礼、智,都关注的是人的修养问题,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希腊四德 ”与 “中国四德 ”。 从图 1到图 2的变化反映了 图 1 中世纪教堂圣母子壁画 图 2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部分)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自然
4、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 1的中世纪教堂圣母子表情是呆板的,没有什么人情味儿,而图2中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和孩子都充满了人间的慈母与人情味儿,这是人自然而然的表情,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这一时期西欧就象一个融汇了新的科学发明的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但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 ”材料反映了 A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B高利贷资本的出现 C科技成为企业的先导 D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小企业 ”、 “规模不大且
5、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 ”、“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 ”可以知道这是指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时代,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 ”可以知道这是指社会契约论,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社会契约论。 亚当 斯密曾说: “当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
6、只扣针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钮的十八分之一的时候,见识必然更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商业国,下层阶级人民都非常愚笨。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 A反映了工业革命制约民主思想发展 B揭示了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 C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失灵 D彰显了工厂制的优越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一个人的全部心 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钮的十八分之一 ”可以看出这是在揭示工业革命后,工人生活的艰辛,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列宁说: “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 这是两个不共戴
7、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 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 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 ”是指新经济政策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内的又一斗争形式,最终的结果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说: “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代表了下
8、层群众的利益 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 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 D压制了法西斯势 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 ”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这些话说明他认为自己的新政能够克敌制胜,让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更长久,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 20世纪 80年代后美国失去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 C美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凯恩斯主义始终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上述图示中可以看出, 20世纪
9、 50-80年代,去掉金融关系影响的数据要远远低于包括金融关系影响的数据,所以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美国的影响。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 “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 ”。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图片中西欧各国的国旗都组合在了一个风车上,能显示西欧各国在经济
10、上的一体化前景,同时由于美国国旗控制风车,揭示的应该是美国操纵的马歇尔计划,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大卫 科兹写道: “我们已经看到,早在 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 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 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
11、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可知应该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 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 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 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D中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村民代表大会上, 70
12、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 ”可以知道不是直接民主,故排除 A,不能体现领导干部专制作风,排 除 C,夜不能体现公民法制意识的普遍提升,故排除 D,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 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 “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 ”这表明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 ”不能体现 A,
13、 “你们来我是反对的 ”不能说明 D,材料根本与 C无关,故排除 ACD,所以选择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的变化。 尚书 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曰食,二曰货。 ”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 六日商贾,阜通货贿。 ”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 “工商皆本 ”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一曰食,二曰货 ”、 “以九职任万民 六日商贾,阜通货贿 ”可以看出两部书记载的都是当时商业地位的内容,所以根据 “二 ”、 “六 ”可以看出当时商业的地位并不低,故选 B, AC不合史
14、实, D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周时期的商业政策。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 “封 ”,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 “驳 ”,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 ”可以看出封驳制度是为了防止皇帝言行中的错误和失误 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封驳制度。
15、 “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 “敬惜字纸 ”,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弥漫着书香的世界 ”可知是指当时的中国读书氛围浓厚,据此可以推断出是科举制的盛行,使得读书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的同时,还提高了文化的地位,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草市是相对于官市而言的,唐会要记载: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 ”据此可知 A在唐朝草市是不合法的集
16、市 B唐朝的集市以官方为主 C政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D唐朝开放了市场的管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 ”中的 “不得 ”可以看出在唐代草市是不合法的集市,故选 A, BCD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业的发展。 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 “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商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答案: 试题分析:由 “没有还授田的规定 ”
17、、 “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可知当时的政府是鼓励私有土地制度的存在的,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朱熹认为,君主 “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 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 ”可知材料中主张君主做决策要听听中央大臣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独断专行,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
18、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朱熹对君主专制的主张。 张之洞曾说: “今日五洲各国之交际,小国与大国交不同,西国与中国交又不同。即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华洋商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案,西人会审,各国所无也。 ”由此,他主张 A取缔列强特权,实行闭关锁国 B清除外国势力,推翻清廷统治 C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改革 D抵御列强干涉,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华洋商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省 石家庄市 第一次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