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模拟01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模拟01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模拟01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模拟 01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 “窃见当今郡县, ,二郡分领。 ”从地方行政官僚机构、官民比例两个方面说明郡县数量膨胀,引出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即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2、, C项符合题意; A、 B、 D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朝地方政治 “百度百科 ”对某国政体的解释有下面一段文字: “在开国者的设计下,总统与国会很自然地对内政外交进行了分工,在外交事务方面,总统的权力比国会大,但在一项国内政策上,总统的权力就小了许 多。在大多数时间里,双方都保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权力平衡,任何打破平衡的一方都将受到另一方的坚决抵抗。 ”这种政体设计体现了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施政原则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施政原则 C美利坚合众国的施政原则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施政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3、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总统和国会之间相互制约可以看出,该国政治体制在开国者的设计下体现了权力的 “制约与平衡 ”,这与美国政体特点相符, C项符合题意; A、 B、 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C。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的政治制度 权力构建 某介绍当时欧洲各国政治与体制的书籍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该书最早可能出版于何时 A十六世纪初 B十八世纪末 C十九世纪末 D二十世纪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4、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班牙的海上霸权约维持到 17世纪初,荷兰约维持到 17世纪中期,所以 A项可排除;十 九世纪末,法国已进入第三共和国( 1870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1871年),所以 C、 D项可排除; B项十八世纪末符合材料,故选 B。 考点:近代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各国代议制确立与发展 “商业革命在几个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材料中的 “几个方面 ”在欧洲直接体现为 广阔的市场 必备的资金 充足的劳动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
5、据所学知识, 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资金基础,所以在欧洲直接体现为 市场、 资金, B项正确;而 劳动力是通过 “圈地运动 ”等手段完成的;故 B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条件 被誉为 “近代经济学之父 ”的亚当 斯密在其出版于 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 “滞涨 ”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答
6、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意在说明发展物质文明的时候要兼顾社会公平,所以 B 项符合材料;A、 C、 D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 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
7、史,这里的 “一场革命 ”可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 ”指的是辛亥革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 ,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但其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农村等偏远地区影响较小,即材料所讲 “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所以 C项符合题意;
8、A、 B、 D不符合材料;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右图是 15世纪著名画家扬 凡 爱克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画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眼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他不像是在景仰着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 C蒙昧主义 D神秘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对性格倔强的掌玺官、贤淑优雅的圣母描述实际上都体现了普通民众爱恨情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 神
9、, A项符合题意; B、 C、 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精神 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作为工人阶级临时政府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就指出: “我们接受委任之际,深感责任重大,但还是毫不迟疑、毫不畏怯地力加完成。我们的目的一旦达成,就要对 人民群众说: 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克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 ”这一主张能够体现 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B分权制衡思想 C直接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10、看出公社革命者把人民群众当作主人,而把自己看作受人民委托和监督、为人民服务的仆人,这是一种典型的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社会契约思想的体现,所以 D项符合材料; A、 B、 C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D项。 考点: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 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1950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有关东亚情势的演说: “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 ,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 10年、 15年和 20年前所做的一样。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 ”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了哪一种亚洲政策 A视共产中国为大国而采取强硬的围堵政策 B不待联合国的安理会表决即断然出
11、兵南韩 C援助并借重台湾国民党军队协助南韩反攻 D为避免骨牌效应而开始军援南越对抗共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朝鲜战争暴发后,美国与日本签订安全协定( 1951年),后又与南韩( 1953年)、台湾( 1954年)签订共同防务 条约,作为围堵共产党势力在东亚扩张的防线,因此 A项符合材料;美国出兵朝鲜半岛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83号决议, B项不符合史实;蒋介石政权曾试图参加朝鲜战争,为美国拒绝,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发生在 1961年,与题中 “随即 ”不相符合;故选 A项。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 朝鲜战争
12、时期的国际局势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总结,材料中的 “办法 ”是 A落实新经济政策 B面对矛盾的激化,进行全面的改革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 ”,可以判断出是十月革命的首创性的历史意义,首创性体现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所以 C符合题意; A、 B、 D三项在十月革命后,应
13、排除;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意义 右图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 A国家重视中等教育 B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C高校招收 “工农兵 ”学员 D教育执行 “三个面向 ”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 “彻底埋葬帝修反 ”出现在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体现了国家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特征,是 “文革 ”时期, C 项表述在 “文革 ”时期;A、 D项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B项 1965年前;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4、“文革 ”时期的教育 近代某思想家说: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其思想主旨是 A动员工农群众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B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是让人民当家做主 C民众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D推翻反动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观点认为国民政治实现的根本条件是国民能摆脱奴仆思想,自觉意识到是国家的主人,即民众的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所以 C项 符合题意; A、 B、 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
15、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 “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说明人口过多对技术发展有制约,所以又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C项符合题意; A、 B、 D材料没有体现;
16、故选 C。 考点:中国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制约因素 人口因素 战国时 “士 ”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 “劳作派 ”、 “不仕派 ”、“禄仕派 ”、 “义仕派 ”和 “退隐派 ”。下列属于 “禄仕派 ”的人物是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子属于 “劳作派 ”,淳于髡、田骈属于 “不仕派 ”,韩非属于 “禄仕派 ”,孟子属于 “义仕派 ”,庄子属于 “退隐派 ”,因此选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诸子百家 派别及人物 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
17、中学教材这样叙述清代海禁政策: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其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对历史叙述的几个概念区分能能力, 属于史料呈现、史实陈述; 属于历史评价;故选 D。 考点:历史研究 历史叙述 历史评价 苏轼曾经感慨道: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A手抄本书籍在宋
18、代已经消失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前半部分 “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 ”与后一部分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相比较,说明后来书籍变多是由于印刷术促进的,所以 B项符合材料; A、 C、 D 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印刷术 右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 “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 ”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19、 ” B “中体西用 ” C “扶清灭洋 ” D “科学为第一要义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图中射杀十字架上的猪,可以看出是矛头指向的在华的传教士,这也反映出当时的民族矛盾尖锐,由万箭射猪,一刀斩羊头,可以看出义和团对外国的态度是 “灭洋 ”,由图片中清政府的官员在指挥,可以看出义和团的承认清政府领导的,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的对清政府是 “扶清 ”,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 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前 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
20、成了三种资本形态。 ”材料中的 “三种势力 ”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然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教材内容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近代经济,即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三种资本形态不包括自然经济,所以 D项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企业(经济) 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 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 (亿元 ) 1936年产值 (亿元 )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1.84 2.2
21、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该表能够说明 1920 1936年间 A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材料,能够说明 1920 1936年间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因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271936 年),国民政府开展 “图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史实; C项发生抗日战争期间; 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
22、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提倡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 D设议会、开国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 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项未涉及经济改
23、革; C、 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 A 。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口号及思想 简答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 10分) 1908年 11月 14日 傍晚, 38岁的光绪皇帝死于中南海; 15日下午, 74岁的慈禧太后在故宫病逝。一个是被囚禁多年的皇帝,一个是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太后,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在 20个小时内先后去世,是巧合还是另有隐讳,百年来争执不断。阅读材料: 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贺太后万寿。上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侍班官窥见上正扶奄(阉)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拜跪计。须臾忽奉懿旨 “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高考 模拟 01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