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第一鼎盛牛,称 “太牢 ”,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 “大牢 ”,减少鲜肉,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称 “少牢 ”,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可见周代饮食制度强调 ( ) A营养搭配 B贵贱等级 C社会分工 D皇权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 “天子用九鼎八,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说明西周是按照级别规定祭祀用品数量,充分体现了
2、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项正确; A、 C项与题意无关; D项不符合史实,皇权到秦朝出现;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等级制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 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所以 A项明显符合题意; B项 “陶片 ”不能全面反映结论,不够严谨; C项十二铜表法的具
3、体内容不能论证 “世界最早的成文法 ”的结论,不够严谨; D项查士丁尼法学总论的具体法律条文,不能论证 “罗马法已经发展到一个完备的阶段 ”的结论;故答案:选 A。 考点: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 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 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格所列大事件,从机构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等角度可体炼出渐进性结论,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
4、内阁制逐步完善等,从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角度体现了灵活性,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等, B 项符合题意; A、 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 1320年 1384 年)指出: “依圣经之言,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 ”、 “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 ”。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使英
5、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 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反映的是英国宗教改革相关史实,材料中指出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 ”“它直接隶属于上帝, ”体现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的主张,实际上也是要求英格兰教会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据此分析可知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A项符合题意; B、 C、 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
6、学、地质学、 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 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在 19世纪中期欧洲技工学校与工人学校依照学生性别与课程特点开设课程,招生学生,而且由 “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 ”“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等信息可得出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强化了性别分工, D 项符合题意; A、 B、 C 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7、展 工业革命 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19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 “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 ”,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说明了当时 A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 B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 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 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史料 能力,材料中 “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 ”是指经典力学无法解释力学在宏观(高速运动物体)和微观
8、领域的运用,说明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所以 B项说法正确; A、 C、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成就 经典力学 从下图两幅漫画,得出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是 (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由图一的共产党宣言到图二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图形反映的历史事件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由 “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的成功典范, B项符合题意; A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对共产党
9、宣言发表的总结,不合题意;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D项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是对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总结;故选 B。 考点:解放人为类的阳光大道 国际工人运动史 具体的史实 1962年,叶 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 利润 奖 金一文,史称 “利别尔曼建议 ”。 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 1) “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 ”;( 2) “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10、依据材料可知, “利别尔曼建议 ”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 D项理解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建议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并没有提出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没有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A、 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 1978年底, B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D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以下是 20世纪 GO 年代前后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部分新闻标题,其中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的多样化趋势 C世界走向现代化潮流
11、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各个国家在经济、文化或社会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发展,这体现出世界走向现(近)代化潮流, C项正确; B项的解读不全面; A、 D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全球化的影响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 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 A清算 “文化大革命 ”的 “左 ”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
12、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为 “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体现了该书的主题 改革,再结合一、五、七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本书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 D项正确; A、 B、 C项不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 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
13、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 40 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 ) A两岸达成了 “一个国家 ”共识 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 C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 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40年的思念 ”得以重逢,可推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即 1987年 11月台湾居民开始到大陆探亲,而两岸达成了 “一个国家 ”共识是指1992年达成 “九二共识 ”, A不符合史实; 1987年 11月 2日,国民党执政的台湾当局顺应民众心愿,决定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 38年的历史从此结
14、束,但是不能说明两岸分歧完全消除,所以 B 说法过于绝对; D项说法体现的是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内容,题干中没有体现; C说法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其中 CD 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 A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成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D “文化大革命 ”对经济破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 60年代党和政府纠正 “左 ”倾错误,克服 “三年困难 ”
15、,实施调整等八字方针,为了应对城市的经济困难,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具体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实行精简政策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等,使城镇人口大幅度减少,所以题中图中 CD 段出现变化的原因为 C项; A项和 B项为1960年之前的事件,与题意不符; D项的历史时期 1966-1976,与题意无关;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八字方针 据文献记载: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
16、理,规范市场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献记载该事业是 “奸伪之业 ”,可知该事业是民营手工业,盐铁酒三业起初可私营,汉武帝始由朝廷垄断经营,所以 B项正确; A、 C、 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右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 “张掖都尉 拧薄!罢乓础北鸪聘手荩 挥诤游髯呃戎胁浚 枪潘砍裰 飞系闹匾 湔颉!岸嘉尽焙撼 倜
17、 ! 拧蔽 糯 菝 畹男盼锘蚬 仄局诱饧 奈镏锌梢缘玫降睦 沸畔 ) 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中 “都尉 ”“汉朝官名 ”可知汉代在张掖地区实行行政管辖,故 正确; “张掖都尉 拧 由汉代丝织品书写而成,说明汉代丝绸品也作为一种书写材料,故 正确;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因此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政治制度 旧唐书 王起传说: “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
18、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 ”。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贡举猥滥, 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 ”等文字说明唐朝时仍有豪门把持了科举考试, D项说法正确; A、 B、 C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故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9、 科举制度 黄斡 (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 “先生 ”可能是 (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 ,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选于黄斡的朱子行状,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
20、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所以 C 正确; A、B、 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学说 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 ,问一个老农说 :“近年来黎庶如何 ” 老农答道 : “今年梨树挺好 ,只是虫吃了些。 ”,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 )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 “黎,庶 ”是成群的百姓的意思,但老农听不懂,以为问 “梨树 ”,说明文言严重脱离广大群众,提倡白话文非常必要
21、,这一困局主张到新文化运动才提出来,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文 学革命 1933年 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 1949年 1月 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反
22、映的是私人资本主义的情况,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属于官办企业, A表述不符合题意; B项表述符合题意; C项表述出现在 19531956 年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项出现在 1978年改革开放后;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曲折的发展 历史学家吴相湘评价抗战初期某一战役是 “蒋委员长诱使日军主攻方向由 自北南下 改变为 自东西上 的战略终成功 ”, 同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
23、所学知识,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迫使日军将主力由华北转到华东方面,日军将其原可由北平南下汉口最有利的作战线,改为由上海西向汉口最不利的作战线,即 “自北南下 ”改变为 “自东西上 ”的战略终成功,这为抗战军民争取了时间,同时打破了日军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妄言,将中日战争拖入持久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A项符合史实; B、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斗争 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1949年 7月,中共中央指示: “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 ( ) A为渡江作战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高考 压轴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