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费孝通说: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 以 己 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 “家国同构 ”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 “三纲五常 ”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描绘传统社会中以 己 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亲属关系。其远近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亲疏,符合宗法制的特点。 A项 “家国同构 ”是指
2、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材料没有反映它与国家的关系。 CD项中的“三纲五常 ”、分封制也没有体现,故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从 19 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 20 世纪 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 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 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答案:
3、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宫廷贵族的玩具 ”、 “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 ”、 “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 “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 ”可以体现 ABD,但是没有体现 C,故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进步。 伯利克里说: “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 。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它毋需
4、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 可知 B正确,但是材料并没有反映 ACD,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
5、者主张 “主权在民 ” 答案: B 试题分析:康德和卢梭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并不是阶级属性对立,故 A 错误;两人都是启蒙思想家,所以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和独裁,所以 C错误;D由材料中的 “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可知错在了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 ”,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与康德。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 北意大利金融 ,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 荷兰金融 ,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 英国金融 ,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 街为中心的 美国金融 。 ”这一发展
6、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 “商业革命 ”的结果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文字描述了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从中不难发现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国兴衰历程具有一致性,或可说是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而大国兴衰的结果是导致欧洲世界中心的传统地位最终改变,故选 C。 A项说法与 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
7、“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国 A封建势力强大 B资本主义水平不高 C资产阶级妥协 D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巨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时法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中的君主派与共和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项 A、 B、 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由于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强大,因而宪法没有明确宣布法国为共和政体,故正确选项是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
8、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中国虽然落后,属于陈腐的旧世界,但却是维护国家主权反抗侵略的正义一方 ;而代表最现代文明的英国却是卑鄙的侵略者。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下表反映了 1913年、 1938年、 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 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英国 13 3% 28 8% 41
9、 5% 法国 8 9% 23 2% 38 8% 美国 8 0% 19 8% 31 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表中三个国家三个年份政府总支出占 GDP 的百分比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开始于 1947年, A项不正确 ;政府总支出占 GDP的百分比逐步上升,并不能说明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 项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是 20 世纪 70 年代,是指美国、日本与西欧, D项错误。 B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
10、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 “冷战 ”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 弗格森文明)。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的原因是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 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冷战 ”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冷战 ”的持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得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故选 A。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1992年,不结盟运动第十届首脑会议提出,要对运动的目标作新的定位,在继续为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的同时将把运动的侧重点转向经济领域,现在的主要目标是 “向贫穷落后 宣战 ”。促使不结盟运动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背景是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第三次科技浪潮兴起 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结盟运动目标重新定位是指把运动的侧重点转向经济领域,现在的主要目标是 “向贫穷落后宣战 ”,说明国
12、际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结合1992年这个时间,可以知道两极格局刚刚瓦解,是其重要背景,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不结盟运动目标重新定位。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 “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最近的 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 “冷战 ”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最和
13、平的时期 ”一句可以分析得出,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依据材料的 “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一句可以分析出,当今世 界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 下图是 1877年的一幅作品 圣拉查尔火车站。作者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这幅画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作者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 ”可知这幅画有
14、印象派特征,故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派。 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 20世纪 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 这里的 “根本不同 ”是指 A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 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D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 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建立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基础之上的结盟关系,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同盟关系,所以应该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
15、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 台独 、坚持 九二共识 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 ”中的 “异 ”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答案: B 试题分析: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作为解决两岸关系的基础,这是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原则,所以这里的 “异 ”本质上就是指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原则。 有学者认为 “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
16、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开创了国家的统一局面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这一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所以材料中描述 “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答案:选 C, AB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 下图是王献之中秋帖,对其评价
17、正确的是 A “ 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 ” B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 ” C “笔势精妙,备尽谐则,列为正书第一 ” D “出于颜,然内蕴变为外棱 ”。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秋帖属于草书,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从选项的诗句中可以判断出 B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草书。 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 “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 ” 这表明
18、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 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替皇帝草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唐太宗意指中书根据我的命令臣表旨意,门下的人却诺诺没有意见,得过且过,无一谏言的人,这是什么道理。实际是在说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作用是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
19、彼此有影响 B “三教合归佛 ”为其核心内容 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 B项。三教并立出现在 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 A项 ;图片中所示 “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 ”并不能反映出 “三教合归佛 ”为其核心,排除 C项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 D项。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 洪武十九年( 1386年)
20、浙江舟山 46岛居民 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D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所提供的事件实际上是明朝为了加强对沿海居民的控制,实行海禁政策的一个表现,所以其影响就是考查海禁政策的影响,应该选 D。 A错在了 “有效 ”, B错在了 “断绝 ”, C在题目中没能体现,故排除 AB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 朱子语类中记载: “黄仁卿问:
21、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朱熹)曰: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 ”这 A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B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说明朱熹看到了秦法未变的主要原因是后世的君主不想变,可以维护君主的利益和统治,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
22、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 ” 这则材料反映出 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B “西学东渐 ”,崇洋媚外 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 “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 (亚洲卢梭 )”名字中的都带有卢字,可以得出他们接受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张,卢梭的主张 “人民主权 ”;“平等 ”“竞平、人权、民友 ”得出他们的主张为 “平等,人民主权,公平,民主 ”,因此 C为正确答案:。 A不全面,排除。 B崇洋 媚外错误,而是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排除。君主立宪制为体现, 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中国
23、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 : “一大 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 ”这表明当时中共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 “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 ”说明当时中国共产 党只知道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还没有和国情相结合,所以选择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中山市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