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7年 7月,张学良口述历史出版。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口述历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A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是价值很高的一手史料 B通用于缺少文献资料的特定领域和问题 C对政治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作用很大 D是对文字记载历史的唯一补充 答案: B 试题分析: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人的口述历史也是带有口述者个人的感情色彩的,所以 A 项错误。 C 项为无关项,材料中需要解决的是口述历史的价值,并不是意指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价值。 D项是错误项,史料的类型有很多种,口述只是文字记载历史史料补充的一个方面。 考点: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的方法 口述史
2、料的价值 纳赛尔( 19521970 年任埃及总统)曾说: “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 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今天,人民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我们生活在 个新的世界里。 ”由此可见 A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迅速发展 B二战后埃及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C大众传媒深刻影响政治民主 化进程 D民族独立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 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表明是收音机改变了埃及人的一些观念,收音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3、,所以 A 项错误。 B 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教育问题。 D 项错误项,此时的埃及已经独立。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 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 A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 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 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 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苏联的农业问题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没有得以解决,所以 A项错误。仅是机器这一生产工具的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能表明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
4、,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 C 项错误。 D 项为错误项,材料中涉及的是机器的所有权的变化问题。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 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准时 ”在农业社会不被重视。但是,到了 1790年,钟表在英国几乎到处可见。钟表的普遍使用主要是 A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B远洋航行的影响 C学校教育的结果 D商业贸易的规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90时,英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工厂制开始取代工场制。工厂制条件下的生产是有严格的规定与要求的,所以才出现了普遍使用钟表的现象。B项为错误项,此时新航路开辟已经完成了。 C项为无关项, D项也无关
5、项,材料叙述的是工业生产而非是商品经济发展问题。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弗雷德里克 C 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 “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予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 18世纪末期的危机。 ”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D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他们忠实予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
6、”表明浪漫主义不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所以 A项错误。浪漫主义产生的时间是 18世纪后,而启蒙运动是在 17世纪时已经达到了高潮,所以 B项错误。 C项为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考点: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特点 据记载, 19611962 年我国共减少城市职工 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 1961年到 1963年 6月共减少 2800万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B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C工人下乡,大炼钢铁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落实 .0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大跃进 ”的时间是在
7、1958年至 1960年期间,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9611962 年,所以排除 A项。 B项是错误项,材料中叙述的只是城镇人口,而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所以 B 项错误。 C 项应该是在文革期间,所以 C 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1920年 11月,孙中山指出: “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 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 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8、 B发展了 “民族主义 ”的内涵 C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着手进行国共合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旧三民主义中的 “民族主义 ”只是指要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并没有真正的涉及到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民族矛盾问题,但清政府灭亡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并没有达到孙中山的理想状态,他在当时看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肆意侵略,所以在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后,得出了材料中的结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9、? ”赫德的这段话 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C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 “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 ”表明中国的清朝官员不是无知,只是不能学以致用,所以 A项错误。 B项为无关项,此材料并体现出奴化教育的内容。材料论述的是教育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政治改革内容。赫德认为中国的教育不具有实用性,只是空谈经史,与国无益。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教育的弊端 1858年签订的 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 “遇
10、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 ”,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 ”,公使应由对等的 “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 ”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 “夷 ”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两个关键第一是时间, 1858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个信息表明中国当时的腐朽政府被英法列强打败后被迫与其签定不平等条约,开始用 “崇拜 ”的心态来对待西方列强。材料中由 “夷 ”到洋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清政府的屈服,另一方
11、面客观上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了平等的近代化外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 “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 “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这些措施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 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翻译与理解。其干扰项为 D项,但材料中的“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 ”表明新垦田地不收税,所以 D项错误。 B项为无关项, 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
12、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明朝的土地税 下图中书法的特点应该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C兼具规矩和放纵,雅俗共赏 D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以意传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书法的特点是草书的, C项的书法特点是行书的, D项是隶书的特点。图七中的书法类型应该是楷书,颜真卿是唐朝时楷书的大家,所以答案: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书法 楷书的特点 荀子说: “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
13、荀子 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 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 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 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 答案: B 试 题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荀子认为法不能自然在人们心里形成,统治者的命令也不能颁布后自然就执行,必然需要有善于执法、正直的人来具体的执行才可以。正直的君子是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的根源,有了君子的治国,法律虽然不繁复,但却也是值得后世推崇的;没有一个良吏治理的国家,法律虽然完备,但也不会使国家安定与稳定。 A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 C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D项与荀子的思想相悖,荀子强调礼法并施。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荀子思想 综合
14、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住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 “真正的民主 ”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 “民主 ”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 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
15、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 (美)塞缪尔 亨廷顿 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 1)根据材料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 9分) ( 2)根据材料说明 “真正民主 ”的含义。( 6分 ) 答案: ( 1)观点:共和制优于君主制。( 1分) 解释:共和制的政府官员、由公众选举产生,有才干的人才能当选
16、:( 4分)君主制的政府官员由君主任免,只不择手段地迎合君主而不对公众负责。( 4分) ( 2)自由、平等、博爱;( 1分)人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 2分)重视公共意志;( 2分)保障政府内部的制约( 1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中,有关于卢梭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的 “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 ”得出结论。有关卢梭解释他观点的做法可以从材料中内容获取信息,他是通过选官的方式 来阐述他的观点的。 ( 2)第二问,真正的 主可以从材料中的 “真正的民主 ”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 “民主 ”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内容中归纳。材料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甘肃省 高三一诊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