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全球通史中指出: “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 “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意味着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所以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了,这时的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分封制走向崩溃,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
2、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走向崩溃。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所涉及的图片只有第四幅涉及到了国共关系,故排除 A;图片中没有涉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排除 B;第一幅图片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故排除 D;四幅图片都与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有关,故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丘吉尔曾说: “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 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
3、”“这一失败 ”的主要含义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C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D新大林模式的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 “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 ”应该是指克里米亚战争后失败的俄国,材料所说是指后来俄国因为沙皇的专制统治引发了俄 国的十月革命,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故很惋惜,所以正确答案:为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 “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 A临
4、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广泛的政治自由 ”和 “最自由 ”可以体现 A, B、 C不符合史实, D不能体现题目中第一段材料,故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比较 1872年 -1894年和 1895年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 10万元) 时 间 商 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 国 人 办 合 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5、 厂数 资本 1872-1894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1895-1913 463 908 41% 86 295 13% 136 1031 46% 685 2234 注:外国人所办工业为 1843-1894年的合计。 商办企业发展较快 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所占比重大大下降 外国资本仍占优势地位 重工业落后,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关于重工业的数字,也没有企业所在地的信息,所以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掉含 的选项。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
6、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这样表述: “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 ”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文人寡头政治极端守旧集团 ”是指清政府 中的慈禧太后集团, “百姓 ”则指农民,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史图片展时,展出了如下一组图片,并拟定了一些主题。请你为该组图片选择最为恰当的主题是 告工
7、人、士兵和 农民书发布 和平法令 列宁接见农民请愿代表 A十月革命,城市斗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人民政权的胜利 C十月革命,让战争走开 D十月革命,工业化的到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工人、士兵和农民 ”、 “和平 ”、 “农民 ”等字眼就可以看出 B最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能完整的将三个图片都包括进去。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结果。 1958年 8月 23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9月 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 “停火 ”,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 10 月 1 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
8、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C意欲断绝与美国 的关系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两党的分歧什么时候都不会基本消失,所以 A错误;单纯从蒋介石的这一句话不能说明他要断绝与美国的关系,故 B错误; D项的说法也证据不足;当蒋介石的说法至少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自己解决,没有必要听命于外国,所以 B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5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 “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 1919年开
9、始已酝酿了 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 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 ”这说明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 “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 ”可以看出是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才可能出现 “更接近 ”这样的结果,故选 D; A、C与史实不符, B项应该改为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之后得到广泛传播 ”才符合史实。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以下是威廉 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
10、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显示的是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之下,第一自然段则体现了新的力量在孕育,所以选择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欧共体的形成。 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 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 3句话概括: “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其中,这里的 “政策大调整 ”主要指 提出了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的新战略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
11、调整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同任何国家 或国家集团结盟 ”是不结盟,应是八十年代,与题意相符;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与题意相符;在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时间与题干一致;独立自主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 1979 年以来 的政策大调整,与题意不相符;故选择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外交政策的调整。 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中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玉米原产于美洲,通过
12、新航路 开辟,美洲才和欧洲建立起联系,所以有可能在西欧市场上出现,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强调概念教学。有学者认为,少讲一个历史人物或一场战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历史课对历史演绎背后动力机制的多种矛盾张力有所思考,学科核心概念(注意:不是观点)应围绕这些重要的矛盾张力来确定。如 “民族利益与王朝利益 ”、 “军队忠于党和军队忠于国家的不同影响 ”、“私利与公益的限度 ”、 “社会自由与社会公正 ”分别可从以下哪些历史事件中找到相应 的矛盾张力 A国共和谈美国内战三大改造人民资本主义 B戊戌变法
13、国共和谈公有化运动美国内战 C辛亥革命重庆谈判美国内战公有化运动 D美国内战国共和谈公有化运动戊戌变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体现的是维护民族利益,牺牲清王朝的专制权力;国共和谈围绕军队属于国家还是属于党有激烈的争论;公有化运动牺牲了个人的私利而会造成集体的公益;美国内战则社会上奴隶主对奴隶的控制的所谓 “自由 ”的失去带来社会公正的结果。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欧美代议
14、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内战(课标外)。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 “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 ”包括: 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实行 “福利国家 ”政策 第三产业的 兴起 知识经济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第三产业在这之前早已存在,知识经济出现于 20世纪 90年代,都不符合题目所限定的时间,故排除 ,故 C为正确答案:。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5、。 康熙在 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 “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职此事也。 ”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皇帝给大臣下达旨意的本质用意应该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专制皇权的本质。 下列词文中反映宋代都市经济的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答案: A 试题
16、分析:宋代城市经济发达的主要表现是市场兴盛,城市繁荣,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都市经济。 明太祖实录载: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 B改革官制 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 D强化皇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可知明太祖的用意是要加强自己的皇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原因。 古代东西方的
17、政治制 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有些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古代哪个机构的职能与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最为相似 A唐朝的刑部 B宋朝的枢密院 C元朝的中书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典陪审法庭属于司法机构,唐朝的刑部就管司法,故两者职能相似。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陪审法庭。 从国旗的变迁,人们能够捕捉到相关的历史信息。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A国家领土变化 B思想文化变化 C国家性质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清朝黄龙旗代表封建的清王朝,五色旗代表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五星红
18、旗代表新中国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以 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国旗;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国旗;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星红旗。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丙 查阅到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
19、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伯里克利的言论不足以说明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当时投票的陶片也没法证明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单依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不能得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故排除 A、 B、 D;一手史料就是研究当时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证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普罗塔格拉。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的关系。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秦汉郡县制 十二铜表法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朝的郡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美国的 1787年宪法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也属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关系,故选择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的表现,英国权 利法案是主要涉及国王和议会的关系的法案,故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A B C D 答
21、案: A 试题分析: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即北美独立战争发生在 1765-1783年间,应该在这个图示所涉及的时间之前,故排除掉含 的选项,从图示看,明显的看出多个折线代表曲折的过程,但是折线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可见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故 对,所以选择 A为正确答案:。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 史学家认为: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 “战胜国 ”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答案: B 试题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十年后,英法等国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望江 中高 复习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