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 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 桓公二年云: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 ) A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形成,提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A是礼乐制度, B是分封制和井田制; D是宗法制,都不属于人生理念。 考点
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传说普罗泰格拉曾收学生欧提勒士教他辩论,双方约定在第一次诉讼中获胜才交学费。 普罗泰格拉控告欧提勒士,要其交学费。普罗泰格拉的如意盘算是如果自己获胜,法庭就要欧提勒士缴学费;如果自己输了,也因学生 了自己的第一次诉讼,依约定仍要缴学费。但欧提勒士提出如果自己输了诉讼的话 ,依约定就不须缴学费,如果赢的话,也因为自己 “了不用缴学费 ”的诉讼而不用缴学费。这个故事主要反映出古希腊( ) A 一对一招收学生的私学十分兴盛 B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公民间的利益纠纷 C智者学派对民主政治的损害巨大 D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人的理性的上升过程 答案: B 试题
3、分析:该题的答案:可以用排除法得出, A项中并没有体现出私学的兴盛与否;也没有涉及到 C项中涉及到的政治,所以排除;同时也未体现出对自我的认识,所以选 B。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因为交不交学费问题而产生纠纷,最后约定用诉讼的胜败解决矛盾。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丙 查阅到 “人是
4、万物的尺度 ”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雅典民主范围有限,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B不对,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最佳论据是公民大会的设立; D不对,世界最早的成文法是汉谟拉比法典; C符合题意, “人是万物的尺度 ”出自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主张。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 5040人,他特别指出: “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
5、对侵略。 ”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他们这种构思的主要依据是 ( ) A雅典生产力水平低下 B雅典土地与资源匮乏 C殖民扩张会带来灾难 D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希腊雅典属于 “小国寡民 ”的城邦,直接民主政治正是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因此选 D。 AB与雅典的历史事实不符, 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而且雅典本身也是对外扩张的。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在 1689年到 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 ) A光荣革命后英
6、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法令限制王权,英国近代王权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就总的趋势而言,是朝着衰落的方向发展着,但具体又有一个曲折演变过程。 ABD三项都是对材料现象的片面理解, C项是最佳答案:。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 “推行正当之措施 ”,应该对参议员 “予以较长之任期 ”。其主张对参议员 “予以较长之任期 ”主要是考虑到( )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
7、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 “权力制衡 ”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据题干信息,迁移所知识,美国规定参议员任期六年,相互交错,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席,目的是保证议员的专业能力,故选 D项。 A、 C两项在题干中未体现; B项说法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
8、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无授予则无权利 D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 ”“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说明在卢梭看来,立法权比行政权更重要,而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选 B ,ACD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四幅图片,请为其命名恰当的主题词 ( )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确立及扩展 B近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确立 D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趋势 答案:
9、A 试题分析: B不对,上述图片反映的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代 议制,只是形式不同; C不对,中国不属于西方国家; D不对,如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答案: C
10、 试题分析: A符合美国而不符合德国,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而德国皇帝掌握大权; B不对,两国的代议机关都掌握立法权; D符合德国而不符合美国; C符合题意,虽然两国政体形式有别,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到 1783年,美国有 11个州共 发行了 24636万多美元的纸币,由于没有足够的硬币与物资保证,最后几乎一文不值。 1784年,大约 370万英镑的货物输入美国,而美国输出品价
11、值仅 75万英镑。由于可信用的货币稀缺,某些地方又恢复了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美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生政权缺少经济管理经验 B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 C对外贸易交往中竞争力较差 D州与州之间缺乏经济交往的协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783年 ”,此时正是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邦联政府松散无力,而地方政府各行其是,材料反映的情况正是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因此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878年 5月,俾斯麦提交的 “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 ”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
12、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10月 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 221票对 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 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 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只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 B不对,从材料可知皇帝不是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C说法过于绝对化;根据材料,虽然帝国议会掌握立法权,但是皇帝、首相凌驾于议会之上,说明议会的立法权并不独立,而是受行政权控制。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
13、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 “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 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 其实选谁都差不多。 ”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国民的民主素质较高 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不对,美国两党虽然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但是政见有很大的分歧;C不对,国民的民主素质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政治制度; D不对,贬低了美国的民主选举; B符合题意,不管谁上台,美国的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都有利于保证民主。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
14、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的 权力结构。 从一项统计数据来看,(德国)全国食糖消费量从 1876年的平均人均 6公斤增加到 1913年的 21.4公斤,棉花消费量从 1871年的平均每人不到 3公斤增加到 1913年的 7.6公斤,储蓄存款从 1870年的约 15亿马克增加到 1914年的约200亿马克。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侵略中国中受益 B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C德国统一的完成 D普法战争的赔款 答案: C 试题分析:统计数据反映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时间提示可知是 1871年德国统一完成的作用,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迅速成为欧洲强国。 A不对,德国侵
15、略中国是在 19世纪末; B不对,是德国完成统一的条件; D在程度上不及 C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 在城邦危机时代, “泛希腊主义 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 “城邦动物 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
16、此。该材料 ( )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答案: A 试题分析: “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 “城邦动物 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 ”说明作者的重点是强调材料的后面部分,即古希腊是分成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虽然他们有文化认同感,但是他们更认同属于 “城邦动物 ,因此 A符合题意, BCD都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通典记载
17、: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 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 “损本而求末 ”的 “本 ”是指 ( )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中 “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 ”分析是围绕汉代人才选拔制度而产生的争论,题干中左雄建议改变察举制,而遭到张衡的反对,主张继续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行选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 宋代有学者说,
18、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实行宗法家族统治,可以增强家族的约束力和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故项符合题意。项表述错误,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A受中央政府
19、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左图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右图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 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 )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禁止王室皇族成员担任离都城近的地区官员,
20、目的防止宗室势力相互勾结,威胁皇权,实质是防止王室宗族势力危及皇权。 AB与题干无关, C说法过于绝对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逐渐失去其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 “反映了地方出现苛政原因大多出在刺史身上,刺史不行使自己的职责,干预 郡县事 务,由单纯的监察到逐渐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北大附中 河南 分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