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其中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蕴涵着我国古代的 A荀子的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B墨子的 “兼爱 ”思想 C庄子的辩证法思想 D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可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 A是指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C是指辩证法思想, D是指君主要如何运用法术势以巩固统治,都与此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
2、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撤。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宗教改革前,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从题干材料可知,宗教改革后,教皇的权力受到削弱,故只有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
3、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关键是 BC。宗教改革是在 16世纪,如路德是在 1517年发表 95条论纲。故 B项错误。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体现出尊重广大民众的需求,是一种人文关怀,故选 C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 “反战母亲 ”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
4、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政治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 A论法的精神 B人权宣言 C权 利法案 D独立宣言 答案: A 试题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这部著作中完整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理论。尤其是在这部书中他提出的 “三权分立 ”的学说,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他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 “启蒙思想 ”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表述是( ) A对旧制度进行了
5、批 判,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 B批判了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最准确 ”的表述,只有 A项最准确、最全面,其他三项都只是启蒙思想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A中的旧制度概括了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王权这三种制度, “对新社会提出的设想的思想 ”包括的 “自由平等、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制衡 ”这三种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
6、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 A天斌人权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 B项是伏尔泰的主张, D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主张。因此 ABD都可以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 :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科技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李约瑟这
7、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自然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儒家认为研究人类社会应该从人本身着手,而不是从自然科技方面进行。正是因为持此看法与主张,导致了他们反对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在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古代中国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正确答案:为 D 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B
8、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字的演变脉络。 是篆书,出现于秦朝; 是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 是隶书,出现在小篆以后 是楷书,出现在魏晋时期;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答案: C 试题分析:郑板桥是清朝人,其墨竹图当然不可能选 A、 B两项,同时这幅 画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的意境意趣,是文人画的特征,选 C项。 考点:
9、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类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说明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故选 B 。A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涉及这层意思; C项说法过于绝对,宗教神学并未消除,而只是对人的控制削弱; D项错误,古希腊哲学中的智者学派开始把关注的目光由自然界转移到社会。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
10、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 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有一结 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 29万千米 /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以后,当哥哥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 30多岁的年轻人!你认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A相对论 B量子理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质量不 变定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相对论认为时间对于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接近光速时,时间就几乎停止了。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相对论的创立 。 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
11、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 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 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达尔文 B拉瓦锡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859年即 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 “神创说 ”, “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达尔文与进化论 。 下图是 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
12、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 象 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中世纪所谓 “圣像图 ”绘画有着明显的区别。文艺复兴主张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这在绘画方面的体现就是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
13、的两大幸福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古希腊人文主义核心内涵是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据此对比选项可以选定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管子 任法说: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其 “法治 ”思想的实质是 A法律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利益 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 D体现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
14、“法治 ”概念,它虽然要求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但又主张法自君出,只有君王有权立法,人民不过是法所役使的对象,而且还有贵贱之别。因此 “法治 ”思想的实质是法律是维护君主统治的工具。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2007年 9月 28日上午,以 “同祭先师,共享和谐 ”为主题的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 “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 ”征集活动结果也 同时公布。五句论语经典不包括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德不孤,必有邻 C民为贵,君为轻 D礼之用,和为贵 答案: C 试题分析:五句论语经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
15、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C出自孟子而非孔子,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09年 7月 22 ,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照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中日食发生时,汉宣帝的诏令
16、即说明了这一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都理解正确, D符合题意,如董仲舒提出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实际上是神化君权,而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南省 北大附中 河南 分校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