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第二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第二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第二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第二次调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学习 ww w.ks 5u.co m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 “参考文献 ”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
2、古代希腊文化,以上文中涉及到的 “地理环境 ”“城邦制度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都是希腊民主政治诞生的条件,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制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 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强烈。4外部条件: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5主观努力 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改革。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
3、、美国 1787年宪法、法国 1875年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 “人治 ”到 “法治 ”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帝国都不是共和政体,排除 B;这几个国家是在欧洲和美洲,他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排除 C;同样理由排除 D。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只是说明人类社会由 “人治 ”发展到 “法治 ”。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 由普选产生的议
4、会掌握立法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公民民主。(间接的民主形式)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大多数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将竞争机制引进政治生活,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实行 ) 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说法都
5、是正确的;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说法不符合史实,宪法赋予了议会立法权。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德意 志君主立宪制 点评: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但皇权至高无上,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2)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真正分离,而且行政权制约立法权,任何法案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生效。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力大,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小。( 3)名义上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 近代法国产生了 12部宪法, 1789-1875年的近 90年内,法国平均每 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
6、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 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89-1875年的近 90年内,法国平均每 7年更换一部宪法 ”说明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最弱小,法国革命过程中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势力反复较量、反复斗争,这反映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过程。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 点评:法国共和之路历程艰难曲折原因。( 1)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共和国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 2)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 3)法国农业经济发达,小农意识成为君
7、主制复辟的温床;( 4)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强大,法国大革命的反封建斗争不仅要对付本国封建势力,还要面临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压力。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 “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中 “而黄金提供动机 ”,可以看出,寻找黄金是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之一。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以上三项皆不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故此题应选
8、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 : 15世纪前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 )(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 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 (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 进取的精神。( 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5)直接原因: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 A美洲的发现
9、 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答案: D 试题分析:公元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指的是新航路开辟 之后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一个整体,匿名开始相互融合。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
10、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 对欧洲的影响:引发欧洲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 22 15万匹,到 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 “1625年,运往欧洲的
11、棉布为 22 15万匹,到 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 ”这说明的是市场的扩大, “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说明市场的扩大对工业革命的作用。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1)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2)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3)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4)市场: 18世纪以后,英国的海外扩张使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 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12、。(必要性:市场需求扩大)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题干材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首先注意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有效信息: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 ”、 “以蒸汽机为基础 ”指的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综合分析可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 19世纪欧洲对世界
13、的支配。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 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 “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 “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14、。 ”上述材料表明 A火车的出现对社会关系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B英国的火车票价非常便宜 C保守人士反对火车的出现 D铁路是由民主人士积极倡导修建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中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 ”“铁路会带来某种 “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 “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说明,工业革命使传统的社会关系受到冲击。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1)社会关系: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社会变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15、,欧美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政策调整:对内,资产阶级 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传统的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所取代;对外,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和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材料 “
16、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政权强调人人平等,强调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因此说,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这也是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政治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市场与原料产地:圈地运动、殖民扩张为资义发展提供了原料、劳力和市场;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的技术积累;政策:政府奖励支持 19世纪最后 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 “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垄断资产阶
17、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可知,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握时间信息 19世纪后半期,根据材料中的 “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 ”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兴工业,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更加强大,资本主义制度更加稳固 ,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也更加剧了。 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促使主要资本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它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向成熟,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完善。 帝
18、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世界格局: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的材料时,在网上找到一些有关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 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最初的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
19、国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说法错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上说法不全面。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世界市场 点评: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积极: 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的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经济体制,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进步。消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和剥削的基础上的,给它们带来了灾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20、,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程度。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话力、扩张性的文明 欧洲在四个世纪 (1500一 1900)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 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材料中文明的 “扩张性 ”的正确理解是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解答时要注意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词,需要注意下列关键词 “农业文明 ”“充满活力、扩展性文明 ”“世界范围 ”,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材料中说的应该是工业文明,联系史实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其他地区传播。
21、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关系。 (1)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发展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 剧,世界被瓜分完毕,
2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蒸汽时代 ”和 “电气时代 ”的到来都: 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 促进了石油开采业的飞速发展 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都 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 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 促进了石油开采业的飞速发展,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故此题已选 B项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业)珍妮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万能蒸汽机;汽船、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
23、力、内燃机、通讯、化工等)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柴油机;电话、电报;无烟炸药、人造纤维;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总统由民选产生 ”、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原则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民主集 中、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题干当中所给的信息, “总统由民选产生 ”体现了民主的特点、“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体现出了分权制衡原则;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美国的总统共和政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郑州 中高 第二次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