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列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 , 兼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希腊神庙 C吉尔枷美什 D十二铜表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吉尔枷美什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叙事诗,这部英雄史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正在形成的阶级关系,对我们了解、认识古代巴比伦社会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所以兼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考点:古代东方 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与吉尔枷美什。 在近代,有人认为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后来又提
2、出 “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一战爆发 B十月革命胜利 C苏联解体 D马克思主义诞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开始认为 “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高度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实现,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所以鼓舞了国人,从而改变了物质文明发达才可以搞社会主义革命的看法。 考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右图是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幅宣传画,其主旨当是 A打败同盟国集团 B反对共产主义 C联合对抗法西斯 D建立联合国 答案: C 试题
3、分析:宣传画面上方写着英文单词 “联合 ”,下方也有英文 “联合政府为自由而战 ”,应该能推断出是联合反对法西斯的宣传画。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新撰外国地理课本的章节目次包括: “中国本部、满洲、波斯、印度、暹罗、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英属加拿大及 黑暗大陆总论等 ”。这本书是 A 18世纪初期英国对世界地理的看法 B 19世纪晚期朝鲜对世界地理的描述 C 20世纪初期日本对世界地理的分类 D “二战 ”后中国对新国家出现的叙述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中国本部、满洲 ”是作为两个国家出现的,所以可以推断是日本在大陆政策指导下的设想,
4、将中国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建立满洲国。 考点:中国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 1925年 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 994人, 10月增至 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民革命迅速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1925年一年内的中共党员人数变化,此时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革命的开展,中共的影响得到扩大,因而吸收党员人数迅速增加。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乔治 凯南在 194
5、6年初写道: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 ”。这表明他主张 A实现德国统一 B惩治纳粹战犯 C展开对苏冷战 D建立欧洲联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我们的德国部分 ”、 “来自东方的威胁 ”等信息告诉我们,当时德国已经分裂,正处于冷战状态下,材料所述表明作者主站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展开冷战。 考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冷战的开始 柏林危机。 右图反映的是中国 20世纪 50年代至 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 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 C到 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 B自然灾害 C
6、 “三面红旗 ” D抗美援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C到 D段是指 60年代初期,当时城镇因为农业的减产而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农业减产实际上是当时 “左 ”倾错误导致的, “左 ”倾错误表现为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三面红旗 ”。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三面红旗 ”。 “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该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遵义会议 C十四届一中全会 D中共七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根
7、据材料很自然的就应该想到这次会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文中描写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答案: D 试题分析: “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 ”、 “一朝解体 ”等信息可以看出是所指国家是苏联。 考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结束。 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 “不要放鞭炮 ”写道: “新年到,放鞭炮, 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 ”其中 “国仇 ”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8、 B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朝鲜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 ”、 “国仇 ”、 “救国 ”等信息可知是指 20世纪 30、 40年代的抗日战争。 考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这首民谣主要反映的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对外开放国策 C开展土地革命 D建立农业合作社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大包干 ”、 “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等可以推断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赞歌。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改革开放 家
9、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0年代, 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 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 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 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B中美关系改善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正式建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 “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 ”说明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不再被民间高度关注, “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 ”说明中美关系在好转,故选 B。 A与材料不符, C不是直接相关, D时间上不符。 考点:中国走向世界 外交舞台的拓展 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
10、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强调明文公示 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可以看出强调法律规定的作用;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 ”可以看出依法办事;但这些都属于重视法律程序的范畴,故 A最准确的说明了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罗马法体系 古罗马人的法 治精神。 中国的 “民主 ”,最早在尚书中有: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 “我们的制度
11、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对以上两段材料中的 “民主 ”解读最恰当的是 A两则材料中 “民主 ”内涵有相似之处 B两则材料中的 “民主 ”有本质的不同 C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D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所以两则材料中的 “民主 ”有本质的不同。 考点: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汉武帝时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904年,上海警钟日报发表了光复会领袖之一陶成章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观点: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
12、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对此评论最恰当的是 A作者有强烈反抗外族压迫的情绪 B作者透露了明显的反满革命倾向 C作者主张合乎当时需要但有狭隘民族主义观 D作者以进化论为依据,强调中华民族优越感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所述时间和作者为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领袖可以知道这种说法属于革命派民族主义的主张,这种主张有强烈反抗外族压迫的情绪,也透露了明显的反满革命倾向,是合乎革命派当时的政治需要的,但是把过分强调了汉族的主体地位而排斥其他民族,因而属于狭隘民族主义的观念,故选 C 最佳。 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同盟会的成立。 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 “
13、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 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 ”。对此评论 最为恰当的是 A魏源对君主立宪运作机制作了较为真实叙述 B魏源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 C魏源未能抓住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D魏源主张中国应效法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国立宰辅大臣, 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 ”是对君主立宪运作机制作了较为真实叙述, “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 ”是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但是中英两国属于不同的社会性质,本质明显不同,所以说 C更符合题意。 考点: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14、 英国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斗争。 “对苏联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肆鼓吹,以为苏联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以上发表于 20世纪 30年代的言论共同体现了 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景表示担忧 B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高度赞扬 C世界大战背景下对民主制度的绝望 D经济危机背景下对自由市场的质疑 答案: D 试题分析: “对苏联同情之美感, 有组织的 ”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高度赞扬, “左倾的也好, 的末日到了 ”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景表示 担忧,结合材料所述时间可以看出 D最符合题意。而 C则
15、不符合题目所述的时间,故排除。 考点: “大萧条 ”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影响。 下列运动中的口号,出现最晚的是 A “扶清灭洋 ”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C “民主、团结、和平建国 ” D “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 答案: C 试题分析: “扶清灭洋 ”出现于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时期,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出现于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 “民主、团结、和平建国 ”出现在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 “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出现于 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所以选 C。 考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 “几年之内,四百家以上
16、的新期刊出现,文章充满了白话文风格的关于西方社会和中国复兴的内容。从孔子到最受人崇敬的古代传奇人物到包办婚姻和裹足,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上述现象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共合作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充满了白话文风格 ”、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可以推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文学革命。 如右图, 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即图中的 B处。 考点:从史前时
17、期到夏商王朝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国家至上 B公民意识 C平民参政 D牺牲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可以看出材料在强调公民要勇于担当的思想,故为公民意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城邦的特征。 “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
18、来主要是龟壳。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 ”。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宋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是指甲骨文的最早来历,所以应该是商朝。 考点: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商朝与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 “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 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应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 ”说明是一种选官制度,而且是以才能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当是科举制。 考点: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隋唐政治新格局 科举制。 宋高宗
19、曾说: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 ”。由此可见 “市舶 ”的出现 A缓和了民族危机 B增加了财政收入 C加重了人民负担 D改善了中外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岂不胜取之于民 ”、 “庶几可以少宽民力 ”可知是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经济重心的南移 海上丝绸之路。 观察右边油画,判断画中所描绘的是 A希腊时代的城邦 B复兴后的城市 C中世纪的庄园 D工业革命前的乡村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描绘的马耕方式和农人、城堡等可以推断是中世纪的庄园。 考点:中世纪西欧 庄园和城市 中世纪庄园。
20、 某古代学者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也就体悟 “天地生物之心 ”,并借此明白仁的道理。这种把自然与人心结合加以论述的学问应是 A汉代经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代理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魏晋玄学强调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关系,材料阐释的则是从自然界探求出发,直到明白 “仁 ”的道理,正是具有这样的特征,故选择 B。 考点: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夫宰相之名,自前朝时已废而不设,其后置大学士,我朝亦相沿不改。然其职仅票拟承旨,非如古所谓秉钧执政之宰相也 ”。文中的 “我朝 ”指的是 A元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
21、:由 “夫宰相之名,自前朝时已废而不设 ”、 “置大学士 ”可以推断出是明朝,因为明朝初年废除了宰相,而设立了大学士之职,已备皇帝顾问。 考点: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内阁制度。 “凡中国人与英国人 交涉词讼 ,其英人如何科罪 发给管事官 (英国领事 )照办 ”。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 A 19世纪 20年代 B 19世纪 40年代 C 19世纪 60年代 D 19世纪 80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是属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是在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里的规定,故选择 B。 考点:天朝的危机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概况,导致民间社团
22、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运动的开展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民族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深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中的时间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第二个则是在辛亥革命期间,所以选择 A。 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戊戌变法;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你如果想了解 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起 ”。威廉 李卜克内西意在说明德国 A社会结构极不稳定 B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C继承了普鲁士扩张政策 D德国士兵享有崇高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牢牢埋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上海市 奉贤区 高三二模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