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 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A分封的依据 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目的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大宗 ”和 “宗子 ”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这段诗歌主要说明周代通过宗法分封制对国家来进行管理,故 D项正确;分封的依据是血缘的亲疏,分封的主体是同姓贵族,分封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
2、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分封制 1880年 7月法国政府规定: “凡 1880年 7月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项与题干中 “被赦免者有君主派人士 ”的信息不符,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故 A项错误; B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故 B项错误; 1880年的法国已经确立了共和制,
3、这种大赦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能缓和社会矛盾,进而来巩固共和制,故 C 项正确; 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巩固 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的权威 B 1787年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 D 19世纪晚期的德国议会对政府限制作用有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项符合史实,排除;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总统与国会是一中相互制约的关系,总统不向国会负责
4、,故 B 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干要求,故 B项正确;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议员选举产生,总统向议会负责,故项符合史实,排除; 19世纪晚期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赋予了皇帝极大的权力,议会对政府限制 作用有限,故项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法美德代议制的特点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宪法、 1871年宪法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 “轰 ”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走出中世
5、纪 ”意味着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 A项正确; BCD三项不是中世纪与近代社会的分界线,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 孙中山曾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 对这段话中的 “忠 ”,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为四万万人效忠 ”即要忠于整个国家、整个民
6、族,因此孙中山强调保存忠字的道德,实际上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故 C项正确; A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B项不符合题干 “君主可以不要 ”的信息,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 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这个政府 “揖美追欧 ”的表现有 实行三权分立 实行内阁责任制 实行 “耕者有其田 ” 鼓励发展工商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揖美追欧 ”意味着学习西方, 项属于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项属于学习西方的经济文
7、明,故 符合题意,答案:为 D项;实行 “耕者有其田 ”是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来的,与学习西方没有关联,故 错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向西方学习 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 “自由 ”“民主 ”“共和 ”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 “掠夺中国 ”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 “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标榜 “自由 ”“民主 ”“共和 ”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说明中国的这
8、场革命运动是追求 “自由 ”“民主 ”“共和 ”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方国家不仅不支持,反而与落后势力联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与材料信息相符,故 B项正确; A项与革命性质不符,排除; CD两项与 “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特点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 能看到出路, 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
9、狂潮和义和团运 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 “20 世纪 ”,关键信息 “被逼到生 死存亡的关头 ”“能看到出路,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公车上书、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都主张保留清王朝,与材料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 ”“能看到出路 ”的信息不符,故 ABC 三项排除,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全球通史写道: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
10、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在于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 A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与题干 “深层次原因 ”不符,排除; CD两项都是外因,不是深层次原因,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从 1924年
11、1月后至 1927年 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B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以中国国民党领导 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领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在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故 A项正确; BC 两项表述片面,故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国民党为核心,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 “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
12、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37年,冷战还没有开始,故 A项错误; 1928年,北伐战争就已结束,故 B项错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前期,即 19271936 年,故 C项错误;抓住题干时间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时代杂志的做法是对蒋介石夫妇的肯定和褒扬,这反映了美国重视中国对日本侵略的行动的抵抗,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诗言志,歌咏言 ”,唐人杜牧有诗云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
13、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周公曾经 “恐惧流言 ”,王莽曾经 “礼贤下士 ”,如果单凭一时的表现对一个人物进行评价是片面的,还要看到这两人以后的作为才能辨 “真伪 ”,所以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才能较为准确的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并非说历史人物的真伪没有了评 价的标准,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C、 D两项分别属于王莽和周公的特点,不是两个人物的共性,故 CD
14、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 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生产的创始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 波特对此表示: “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大卫 波特用 “机器标准化生产 ”揭示的政治理念为: A平等 B自由 C民主 D博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的信息,特别是 “普通人 ”, “与原件几乎没有区别 ”,可以看出标准化对
15、于普通人的意义,使得普通人同样拥有了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产品。这意味着平等,故 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平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机器标准化生产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 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以往的思想解放运动相比,这时期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D批判神权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18世纪的法国 ”“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等关键信息
16、,可知这一运动时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仅追求人身自由,还追求思想自由,故 A项正确; B项是宗教改革, C项是指着运动, D项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故 BCD三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的特点 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霸,不利于中央集权,与题干 “古今上下皆安之 ”不符,故 A项错误;郡县制从秦朝开始推行,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7、,与题干信息相符,故 B项正确; CD两项分别是元朝和隋朝确立的制度,与题干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孙中山在评价 “科举制 ”时说: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科举制虽有弊端,但还是培养了大量人才,故 B项
18、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如图中秦代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 “海内皆臣 ”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达到万民景仰的地步。这是对秦朝歌功颂德之词,表达了秦朝皇帝主张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故 C 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寓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黑龙江 中高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