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成语 “当仁不让 ”的典故出自于论语 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 “当仁,不让于师 ”,意在 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B鞭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C鼓励学生要超过老师 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句话,出自论语 卫灵公: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 朱熹作过一个注释: “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 所以 “当仁不让于师 ”,应该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
2、不逊色。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出处是一样的,只是经过简化了。 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 下列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思想排序正确的是 工农武装割据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个代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是在 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
3、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江泽民在 2000年春提出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1977年 9月邓小平指示: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 ”路线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并没有讲到要
4、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路线,所以排除 A;由材料时间 “1977年 ”可知,还没进行改革开放,材料也没涉及政审要审 查考生家庭出身,所以也排除、 D。恢复高考是 “文化大革命 ”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1977年 12月,全国 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材料所讲述的是为考生减少条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5、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 17、 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并没有讲到达尔文的观点,所以 A错误;进化论发表在启蒙运动之后,不可能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应该说进化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所以 B错误;材料也并没有涉及到马克思的暴力革命主张,所以 D错误。所以
6、答案: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的影响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庭,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 “道学先生 ”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 ”可知,讲的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
7、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孙中山民族主张观是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恩格斯说: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
8、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 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 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 ”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 ”等关键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
9、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 思想方式 ”“ 缺少思想 ” 等关键词可知,康德所强调的是思想上的自由。所以答案:选 C。他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他 在卢梭的 “人生而自由 ”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10、 康德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兰拉底被誉为 “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 “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 B “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 C “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 D “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败中的城邦制。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 ”。他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
11、何代价予以抵制,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 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 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 “枷锁 ”分别是指 A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C赎罪券和圣经 D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马丁 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
12、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孟德斯鸠说: “启迪人民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官吏的成见是从国家的成见产生的。在蒙昧时代,人们就是做了极坏的事也毫不疑惧。在开明之世,即使做了最大的好事也还是要战栗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限制国家权力是摆脱蒙昧的关键 B启迪民智是形成开明国家的前提 C理性精神的觉醒是开明国家的本质标志 D价值判断多元化是开明时代的典型特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所讲述的是官吏在蒙昧时代和开明之士不同心态来说明启迪民智是很重要的,所以排除了 B;材料并没讲到 A、 D,所以不选 。所以答案:选 C。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 “三权分
13、立 ”学说,还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里描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写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 “在阳光底下 ”可知,这一画派讲究的是 “光 ”与 “色 ”,这是印象派画家的追求。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主义 2012年 10月 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称,莫
14、言的作品是 “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下列各项与莫言的作品风格最相近的是 A “我从不寻找,我只是发现。 ” B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 C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 D “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 “幻觉现实主义 ”可知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
15、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义 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 “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 ”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答案: C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认为时间具有相对性,当速度增大时,时间将会变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就停止了。所以答案:选 C。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16、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的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所以排除,答案: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到自己生活学习情况时说 :“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报纸 民立报
17、,那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报纸,因此,情不自禁地书写了一篇宣传革命的文章贴在省立一中学的围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在文章里我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的总裁,由康有为任国务院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这说明毛泽东在 “第一次发表政见 ”时赞成在中国实行的政体是 A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新民主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共和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孙中山 总裁 ”“康有为任国务院总理 ”“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等关键信息可知毛泽东赞成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
18、的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影响 孙中山说: “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 ”这里的 “井田之遗意 ”应指 A实行土地私有 B实行土地国有 C实行集体耕作 D实行个体耕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05年,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他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 “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
19、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民权主义指 “创立民国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 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井田制是指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清代学者钱大昕说: “孟子言性善,欲使人尽性而乐于善;荀子言性恶,欲使人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说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 ”由此可知,性善论和性恶论 A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B都主张人性是善的 C
20、为各国统治者采用 D仅为教化百姓向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的是不管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是继承了孔 子的人性观 性相近,习相远。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人性论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里说: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认为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主要是 A诸子要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 B诸子为迎合统治者争霸需要 C诸侯为了争霸战争求贤若渴 D学术环境宽松并且学术下
21、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述的是诸子的出现是由于诸侯争霸,为了迎合诸侯统治的需要,各自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所以答案: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朱熹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理论范畴 B “三纲 ”、 “五常 ”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 则 C “理 ”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D “理
22、”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所以答案: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对朱熹 “格物致知 ”与王阳明 “致良知在格物 ”两种思想主张解读合理的是 A二者思想没有区别 B “知 ”的本质是儒家伦理 C二者思想完全对立 D格物是致知的根本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儒学发展到了宋明时期形成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
23、学和陆王心学两个学派。所以不管是朱熹 “格物致知 ”还是王阳明 “致良知在格物 ”本质上都是儒家伦理。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 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位儒学大师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主张。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辽宁 东北 育才 三校高二 下期 期末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