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甘肃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 鲁迅说: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
2、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没能得到适当的发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 ) A人物画 B山水画 C宗教画 D文人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书画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
3、图当泛槎 (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该书应该是地理专著,所以在备选项中只有海国图志 符合要求,答案:选 A,B C D三项均是政论性文章的代表作。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开眼看世界 海国图志 梁启超说: “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 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 ”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 ) 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C改革力量弱小
4、 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 ”和所学史实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变革中国政体。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 叶德辉 (1885 年中举人, 1892 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 )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这里的 “某一人物 ”应是 ( )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康梁的维新思想。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用孔教的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体现了康有为把 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的
5、思想特点,与题干材料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反映的信息相吻合。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 某思想家在 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材料 “20世纪初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
6、也 ”可知该思想家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家, B、 C错误;由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可知该思想家认为打破保守的观念,方能实现国家振兴, A正确, D错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 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
7、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孙中山认为:银行、铁道、航路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反映了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 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 (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 )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 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
8、的论述发表于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 “革命失败以后 ”以及材料内容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可以判断,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把它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 ”此处材料反映的思想可能是 ( ) A卢梭 B孟德斯鸠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
9、查启蒙运动的主 要思想。根据 “契约就是 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 ”分析,应属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 ”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 路德 D伏尔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10、 ”,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 A、 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二者都未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的高度。只有 D项符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 关于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 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宗教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但并未废除, A项错误;宗教改革是宗教内部的改革,改革后,
11、仍然信仰上帝, B项错误;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否认圣经至高无上, 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内容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 “儒术 ”指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 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是宋明理学;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迎合汉武帝的需要,与正统的儒家学
12、说已有不同。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 董仲舒曾说: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材料中未体现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从材料 “王者上谨于承天意
13、下务明教 化民 ”可 得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 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甘肃 武威市 第六 中学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