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嘉峪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甘肃嘉峪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甘肃嘉峪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甘肃嘉峪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下列有关标题,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是 A申报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 “百科全书 ” B “我与电视 ”有奖征文启事 纪念中国电视诞辰 56周年 C “二五
2、”计划为我国互联网指明方向 D影像中的京剧 纪念中国电影诞生 109周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互联网开始于1995年,而二五计划是从 1958年到 1962年。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变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
3、能力。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而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对传统的男尊女卑是巨大冲击,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进步的影响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词中的 “天路 ”指的是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迁移能力。材料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可知与西藏有关,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铁路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
4、的进步 交通进步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有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大危机的特点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
5、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 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罗斯福把 “老绅士 ”比喻为资本家,因为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 ”,故 C项正确。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 B两项存在知识性错误,排除。但罗斯福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损
6、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因此 “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 D项说法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0世纪 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 “(我们的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 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
7、力。从材料中 “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可知,福利制度推行的目的是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故选 D项。 A项与材料无关, B项是对 “梯子 ”的解释, C项明显不符合逻辑,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 沃尔特 拉菲伯美国世纪中写道: “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 ”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
8、的方向盘 ”中可以看出,国家在干预经济。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干预经济 1921年,苏俄的粮食 播种面积只有 9030万公顷,只及 1913年的 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 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 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 112%。出现 1921年和 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
9、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1年之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的内容便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无法获得自己的多余的粮食,因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1921年以后逐渐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农民的负担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 正确。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是在 1936年以后确立的;农业集体化是在 1928年后实行的。因而 错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 一个
10、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A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 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C “开垦、开垦、再开垦 ”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主要是考查斯大林政策。 A是列宁时期的政策, 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 C项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 D 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自 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
11、,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 “斯大林模式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 A项不符合题意; 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D项是两者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失败的原因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 “美元特权 ”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这
12、里针对的是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特殊地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 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 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
13、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B项错误;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D项错误;从分布统计表可以看出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说: “如果没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 30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的事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APEC首脑非正
14、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在闽粤两省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格局所学知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融入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 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不可能见到 A一群年轻人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B有人在谈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C该城市刚好在举办大型舞会 D读报纸时,看到一则征婚广告 答案: A 试题
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状况。根据所学知识,歌女红牡丹于 1931年 3月,由明星公司拍摄的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于上海公映 ,立时轰动海内外。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歌女红牡丹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表
16、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本题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 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7、 邓小平理论 南方谈话 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 “废井田,开阡陌 ”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家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私田的开垦,瓦解着井田制,加上牛耕的出现,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成为可能,最终在 “废井田,开阡陌 ”后形成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甘肃 嘉峪关市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