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西宜春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西宜春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西宜春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西宜春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朱子家训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物资匮乏 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D自然经济,封闭保守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史实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一定时期的观念同一守时期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朱子告诫后人,要珍惜衣食,当思来之不易,这与那一时代物资匮乏有关,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 “世界城市 ”和 “世界农村 ”
2、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 “世界城市 ”和 “世界农村 ”分别是指 ( ) A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B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C英国和中国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读通读懂材料并能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 “世界城市 ”指的是工业化国家,而 “世界农村 ”指的是为工业化国家提供原料和市场的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在亚非拉居住。 B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 “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
3、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 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业的产生 C内燃 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 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因此 A项符合题意,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
4、企业 ( ) A目的在于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 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张謇的目的是 “让大多数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由此可见,他关注的是民生 C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实业救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 “解体 ”的含义是 (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
5、再现历史概念的能力。 A项是解体的原因, B、 C项与史实不符,农业和手工业分离,自已自足不能维持,自然经济解体 D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 ,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 ,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 ”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有 (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中国社会 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 “重农抑商 ”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主流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
6、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掌握的知识可知 的说法错误,由此判断 A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据统计, 1912 1913年间,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有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展示,结合 1912年 -1913以后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史实,不难看出 A、 B、 D三
7、项都与史实不符,因此 C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下图是 “1970 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的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的能力。 A项不符合史实, B、 D两项在图表中没有显示,图上反映的是中国的快速增长 C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 “按照依法自愿有
8、偿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这说明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已经改变 C农业发展需要更新经营方式 D农民会因此失去土地承包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分析阐释的能力。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 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取得更好的效益而采取新的经营方式 C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者宋圭武在
9、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 ,小岗村既是成功的 ,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 ,也代表着一种 小 和不足。 ”该 “不足 ”是指 (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足 ”指的是在农校经济发展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为大机器生产提供广阔的空间 D正确。 A、 B表述错误, C与本题无关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国际舆论曾高
10、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东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 35年来中国政府所 “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 ) A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史图的能力。 “整个东海岸 ”指我国东部海岸地区。 B、 C、 D三项都只是部分地区的开放, A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在 20世纪 60年代 ,我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 标的构想中 ,农业的地位明显上升 ,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而居
11、第二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化的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B “大跃进 ”和自然灾害影响 C正确认识 “四个现代化 ”的关系 D接受了苏联失误的教训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时间和时代背景分析,当时中国农业经济形势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急需纠正解决一些错误的做法, B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世纪和 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 “18世纪末 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
12、源更感兴趣 ”。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世纪和 18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刚刚产生,对资源的需求还不是很强烈,但伴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开展需求大增, B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1800年至 1900年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化趋势( )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人口出生数量多 C移民主要流向亚洲 D婴儿死亡率降低 答
13、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800年至 1900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而非是流向亚洲。因此 C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地区由于易涝影响农业生产的弊端,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一种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一事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 A广泛使用铁器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水利兴修问题, A、 B、 D都没有反映,只有 C
14、精耕细作有所反映,因此 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 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从官窑生产瓷器的特点就可知道 D 项正确 。 A、 B、 C 项不是官窑独有的,不能称其为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北宋
15、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根据 “国家统一 ”不选 D, “火药出现 ”不选 A, “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 ”不选 C,正确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但二刻拍案惊奇却载: “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反映( )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所给徽州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说明商人地位上升了,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表现
16、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 “朝登垅亩,夕贸市廛 ”;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发展 B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只提到的是交换,没有雇佣关系的体现 A不选 C、 D与题意无关,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帝王们也是 经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 选择 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 经济人 在特定资源环境下 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西 宜春 中学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