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农业由 “刀耕火种 ”进入 “石器锄耕 ”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 D铁铲、铁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石器锄耕 ”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这一时期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生产工具离不开耒耜,故B项正确;斧、锛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故 A项错误;钱、 是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故 C项排除; D项是铁犁牛耕时期的主要生产工具,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据统计:
2、1972年与 1965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65%,其中重工业增长了近 112%,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只增长了 35%1960 年代末 1970年代初,全国纺织能力已发展到 1300多万纱锭,但全国棉花年收购量仅 175万吨,只能满足纺织能力 80%的需求。这表明当时 A农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B中国农业长期落后 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D工农业要均衡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65%,其中重工业增长了近 112%,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只增长了 35%”的信息可以看出农业发展缓慢,从题干中 “全国纺织能力已发展到 1300多万纱锭,但全
3、国棉花年收购量仅 175万吨,只能满足纺织能力 80%的需求 ”的信息可以看出,农业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故 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了农业和工业的关系,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92年 1、 2月份, 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B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答案
4、: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项是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排除; C项是大跃进时期,排除; D项是21世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排除;故答案:为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南方谈话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是(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
5、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 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我国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央政府这样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A这些地区交通非常便利 B这里华侨众多,容易吸引外资 C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D人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经营方式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我国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大多分布在东
6、南沿海地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在近代中国开放较早,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较好,故项正确; ABD三项都是原因之一,担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 “满 ”字改成了 “新 ”字,如 “满汉首饰 ”、 “满汉茶食 ”等改成了 “新汉首饰 ”“新汉茶食 ”,这主要是缘于( )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现象反映了排满崇汉的做法,原因在于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
7、建立了中华民国,故项正确; A D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 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
8、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的信息可以看出柯立芝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这一做法会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故项解读正确,排除;从 “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的信息可以看出柯立芝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为 2933 年经济危机埋下伏笔,故 D 项解读正确,排除;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柯立芝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故 C 项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
9、新应用。 ”文中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是指( )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美国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 “自由 放任 ”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调整指的是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 D项正确;两项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谈不上 “新应用 ”,排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下图是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
10、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世界经济多极化指的是世界出现了多个经济中心,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故项错误;题干信息只能得出低收入国家在本国经济中工业比重上升,但不能得出其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故项错误;发达国家在 20世纪后半期,在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是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项解读合理,答案:为项;项
11、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经济 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 “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全面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的信息可知,这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故 C项正确; 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
12、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冷战 ”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 )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与 1945年,冷战尚未开始, A项排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于 1947年,由于 “冷战 ”的爆发,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 B项正确; CD项不是冷战带来的影响,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如果说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13、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 ,30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的时间 “30年后 ”可知是 2001年,结合所学可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故 C项正确;是 1992年,排除; BD项与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不符,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
14、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 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是为了通过兴办实业来实现中国的富强,这种观念意识是实业救国的思想,故 A项正确, BCD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
15、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 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 “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 这一类洋货 ”“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 ”的信息,可知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
16、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 BD项正确,排除;从题干 “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的信息可知列强的经济侵略使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故 A项正确,排除;题干信息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不能得出自然经济瓦解的结论,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被史学界称为 “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 B项正确; AC
17、D三项与农用动力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具有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 ”和 “农本思想 ”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封建统治者采取任何一个政策,其出发点都在于维护其统治地位,封建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是在于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它关乎王朝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派,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故 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西南昌 中高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