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带解析).doc
《2015学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参考系不一定是固定不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也可 参考系,选项 A错误;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选项 B正确;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但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故可把地球视为质点,选项 C 正确;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不可忽略,故不可视为质点,选项D错误;故选 B. 考点:质点 . 如图所示
2、是 A、 B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 ) A.若 A、 B两物体 0时刻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 B.若 0时刻 A在 B的前方某一位置,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 C.若 0时刻 B在 A的前面且两者相距 60m,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两次 D.若 0时刻 B在 A的前面且两者相距 30m,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三次 答案: ABC 试题分析:若 A、 B两物体 0时刻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 5s末 A在 B前面205=50m 5-10s内, B比 A多行了 510=25m, 10s二者相距: x=50m-25m=25m,即此时 B没有追上 A,此后 B的速度小
3、于 A的速度,二者相距越来越远,故 AB没有相遇,选项 A错误;由前面分析知若 0时刻 A在 B的前方某一位置,则以后它们更不能相遇, B错误;若 0时刻 B在 A的前面且两者相距 60m 25m,则 A在 10s后能追上 B,且以后超过 B,即它们能相遇一次,选项 C错误;若0时刻 B在 A的前面且两者相距 25m,则 5s末 A追上 B,之后又被 B落下,又相遇,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三次, D正确 此题选错误选项,故选: ABC 考点: v-t图线;追击问题 .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 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 A点,另
4、一端从 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 C点靠近 (C点与 A点等高 )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 A由 B到 D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 B由 B到 D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C由 D到 C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 D由 D到 C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答案: AD 试题分析:当轻绳的右端从 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 D时,设两绳的夹角为 2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 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2Fcos=mg 得到绳子的拉力: ,所以在轻绳的右端从 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 D时的过程中, 增大, cos减小,则 F变大,选项 A正确, B错误;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最上端 D移到 C点时,设两绳的夹角为
5、2设绳子总长为 L,两直杆间的距离为 S,由数学知识得到 , L、 S不变,则 保持不变再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的拉力 F保持不变 所以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故 D正确, C 错误故选: AD. 考点:力的平衡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 m的三个木块 1、 2、 3,中间均用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其中木块 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行,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 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B 2、 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C 2、 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1、
6、2两木块之间距离的两倍 D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保持不变 答案: BD 试题分析:对木块 3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kx=mgsin+mgcos,解得: , 故弹簧的长度为: x=L+ x= ,故 A错误, B正确; 对木块 2、 3整体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和弹簧的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kx=2mgsin+2mgcos 解得: 故弹簧的长度为: x=L+x= , 故 x x,故 C错误;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支持力不变,根据滑动摩擦力不变,弹簧弹力也不变,故合力不变,故物体全部保持静止,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7、都将不变; 故选:BD 考点:物体的平衡 . 如图为某国产武装直升机拖曳扫雷具扫除水雷的演习模拟图。扫雷具质量为 m,当直升机水平匀速飞行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恒成 角,已知物体所受浮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拉力大小为 B绳子拉力大小小于 C海水对物体水平作用力小于绳子拉力 D海水对物体水平作用力可能等于绳子拉力 答案: BC 试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浮力、拉力和水的水平方向的阻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竖直方向: F 浮 +Tcos=mg;解得: ;故 A错误, B正确;水平 方向: f=Tsin,故扫雷器具受到海水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摩擦力等于拉力的水平分力,即小于
8、绳子的拉力,故 C 正确 D 错误;故选: BC 考点:物体的平衡 .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 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天花板与木块间的弹力一定不为零 B天花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推力 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块将始终保持静止 D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随推力 F的增大而变化 答案: AC 试题分析:木块在重力作用下,有沿天花板下滑的趋势,一定受到静摩擦力,则天花板对木块一定有弹力故 B错误, A正确木块受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垂直天花板方向: F=N+Gcos; 平行天花板方向: f=Gsin。当逐渐增大 F的过程, N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增
9、大,而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 f不变,木块将始终保持静止故 C正确, D错误故选: AC 考点:物体的平衡;摩擦力 .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弧形的石拱,第 3、 4石块固定在地面上,第 1、 2石块问的接触面位于竖直平面,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 所夹的圆心角为 37。已知 sin37=0.6, cos37=0.8。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第 1、 2石块间的作用力 大小为 ,第 1、 3石块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则 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以第 1块石块为研究对象,则其受到重力 G、第 2块石块的水平弹力 N1和第 3块石块对它的斜向上的弹力 N2,如图
10、,由平衡条件得;,故选 B。 考点:力的平衡 . 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 3 s内发生的位移为 8 m,在第 5 s内发生的位移为 5 m,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小为 3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B大小为 3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C大小为 1.5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D大小为 1.5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物体向正东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3s内发生的位移为8m,在第 5s内发生的位移为 5m,两段相等的时间为 t=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x=aT2,得 -1.5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
11、向正西方向,加速度大小为 1.5 m/s2,故 D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如图所示,人曲膝下蹲时,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为 ,设此时大、小腿部的肌群对膝关节的作用力 F的方向水平向后,且大腿骨、小腿骨对膝关节的作用力大致相等,那么脚掌所受地面竖直向上的弹力约为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大腿骨和小腿骨对膝关节的作用力大小为 F1,则它们之间的夹角为 , F即为它们的合力的大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如图: 所以 ,即 脚掌对地面地面竖直向下的压力约为,故选: D 考点:力的合成和分解 . 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力 F1和 F2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当它们间的
12、夹角为 90o时合力为 F,则当它们间的夹角为 1200时,合力的大小为 ( ) A B 2F C F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二力夹角为 90时,则 ,所以 F1=F2= 当夹角为为 120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力与分力相等,所以 F 合 =F1= ,故 A正确 考点:力的合成 . 如图所示,直线 a和曲线 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a和 b的位移一时间( x t)图象。由图可知 ( ) A在时刻 t1, b车速度小于 a车速度 B在时刻 t2, a车的加速度大于 b车的加速度 C在 t1到 t2这段时间内, a和 b两车经过的路程相等 D在 t1到 t2这段时间内, b车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江西南昌 第二 中学 上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