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 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剩余价值是 ( ) 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 答案: A 试题分析: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故正确答案:是 A。 B、 C、 D均不是剩余价值的内容,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内容。做好本题要把握剩余价值的含义。 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必须 ( ) 不改变工作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增加雇佣工人,改善生产条件 延长劳动时间 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符合题意,选 C。 不是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条件,排除。延长劳动时间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条件, 不符合题意。 考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注意要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
3、产区别开来。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 A在生产 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因此 A为正确答案:。 B、 C、 D均不是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
4、生产 点评:本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要准确把握好基础知识。 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A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职工、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均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因此 C为正确答案:。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而不是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也不是商业职工、银行职工创造, A、 D观点错误。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是利润, B不
5、符合题意。 考点:剩余价值的分割 点评:正确回答本题要把握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的区别与共性。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 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 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均为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选 C。 观点错误,应该是使无产
6、阶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灭亡。 考点: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正确选择本题可尝试用排除法,三项组合只要有一项是错的就可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这样一 句话: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甘冒绞首的危险。 ”资本家为了利润甘冒绞首的危险,这是由 _决定的 ( ) A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B
7、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价值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资本家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贪 得无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 A为正确答案:。 B、 C、 D都不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决定因素,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下列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 B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一个过程 C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D资本循环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
8、空间上同时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周转,因此正确答案:为 C. 资本循环不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和一个过程, A、 B都错误。 D观点正确,但没有回答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不符合题意。 考点:产业资本的周转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审题是注意 “联系 ”一词。 相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工业中的剩余价值率是不断上升的,美国: 1935年为 200%, 1947年为 210%, 1955年为 235%, 1958年为 267%;法国: 1938年为 162%, 1952年为 315%。而同期,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间是下 降的, 1962年,美、英、法、德等
9、国家工人工作周平均长度为 47小时,战后美国为 41小时,英、法、德平均为 46小时, 1970年美国更是缩短为 40小时。这表明 (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逐步降低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主要是靠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已经不再攫取绝对剩余价值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主要是靠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来实现对工人的剥削。因此 符合题意,选 B。发达国家工业中的剩余价值率是不断上升,劳动时间
10、下降,并不意味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逐步降低。也不意味资本家已经不再攫取绝对剩余价值。 都错误,不选。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难易程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资本主义工资是 ( ) A劳动的价格 B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 C剩余劳动的报 酬 D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选 D。 A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内容,不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政治 选修 2.3 马克思 剩余价值 理论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