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4戊戌政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4戊戌政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4戊戌政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9.4戊戌政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 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兴起于 19世纪末,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故 都是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 D正确。 考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点评:戊戌变法可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相比较,分析异同点,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
2、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 “成功之处 ”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分析可知,解答须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维新变法失败,并没有起到挽救民族危机的作用, A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结果是失败的,而且在实际变法过程中并没有实践设议院等主张, B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失败了,但从思想上看,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民主思想得以传播,为近代思想起启蒙
3、的作用, C 项正确;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D 项排除。 考点:戊戌变法 点评: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 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戍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条,包括政治、经济、
4、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所反映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历史现象的理解。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 103天,从材料中 “诏令 184条 ”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赫德的 “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有利的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 A;变法涉及面较广并不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所在,也是不是题干材料所强调的,
5、 B项排除;戊戌变法 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 C 项描述的是变法的意义,且说法错误,故排除 C;把希望寄托于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题干并未涉及, D项排除。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戊戌变法 点评: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结果不同的原因 戊戌变法仅是昙花一现,而明治维新则具有里程碑意义。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有: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不同 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力量相对不足。 西方大国正在加紧侵略中国,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垄断阶段,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西方列强已形成宰割中国
6、的同盟。 发展程度不同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 改革力量大小 维新前,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接连不断;幕府统治已摇摇欲坠。 以中小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也积极倒幕。 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缺乏彻底反封建的勇气。 专制统治力量 封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 封建专制统治力量异常强大 改革进程 在旧政权被推翻,新政权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措施。 新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变法者手中无实权。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 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
7、,不正确的是( ) 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 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 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促使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 B是公车上书的过程, C是上书的具体建议,均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上书并未送到光绪手中,光绪接受变法主张是以后的事情, D说法不准确,符合题意, D项正确。 考点:公车上书 点评:公车上书知识点的考查还可从标志性意义、影响等各方面来分析。 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改革政府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 D发展民族工商业 答案: A 试题分
8、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变法前,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百日维新中却并未提出、涉及 “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的主张,故 A项正 确; B项是维新变法的政治措施; C项是维新变法的教育改革措施;D项是维新变法的经济措施。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戊戌变法 点评:在 “百日维新 ”的过程中,变法法令的内容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设立制度局等主张,这充分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 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
9、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指清军入关; B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 C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 D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 “戊戌六君子 ”。选 D项。 考点:戊戌政变 点评: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两方面来掌握,根本原因则应该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如下: 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 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 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
10、幻想;企图用“和平 ”“合法 ”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 “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 ”,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采鉴日本 ”可知康有为政治主张是以日本为蓝本。依据教材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故排除 ABC项,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康梁维新思想 点评:康有为思想主张的考查还可从思想特点、理论著作等方面切入考查。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应从历史根源、时代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属性等角度来把握。原因如下: 1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
11、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2进人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3资产阶级又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康有为不得 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 ”的大旗。 早期维新派认为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这实际上是主张(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 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 “商战 ”是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即与西方国家进行商业竞争,故其认为
12、应 “振兴商务 ”,可知早期维新派并未涉及政治体制, ACD排除,正确选为 B项。 考点: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点评: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知识点,常与洋务派思想主张、康梁维新思想主张相比较。如比较早期改 良主义者与洋务派的主张。相同点: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洋务派主张 “中体西用 ”,即不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一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其代表人物不包括 ( ) A林则徐 B王韬 C冯桂芬 D郑观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是抵抗派,与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选修 9.4 戊戌政变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