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 “科教兴国 ”的战略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体现的时间是 1956年,周恩来的观点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体现了学术问题的 “百家争鸣 ”。
2、 B项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项是 1995年提出的, C项显然与周恩来的观点不符。故选 A。 考点: “双百 ”方针。 点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 “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
3、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 “理性王国 ”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 19世纪 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知识分子对 “理性王国 ”感到失望,转而寻求新精神寄托,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选 C。 考点:浪漫主义文学。 点评:浪漫主义文学注意深刻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离奇的情节和夸张的人物性格,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一个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对白: “咱们走吧。 ”“咱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 ”“咱们在等待戈多。 ”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
4、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独白出自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等待戈多,选项中的美术作品 A、 B、 C都是莫奈的代表作,属于印象画派; D是毕加索的作品,属于现代主 义美术流派,与等待戈多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故选 D。 考点:现代主义的文学和美术。 点评:现代主义文学和美术兴起的背景和特点: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虑。 特点:现代主义文学集中表现自我;创作手法怪诞;故事背景模糊,语言风格怪异。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不规则,重视内心的 “自我感受 ”。 2012是一
5、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 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 2009年在全球 105个国家和 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
6、神追求。 2012是一部关于世界末日的电影,上映首日全球票房便达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故选 D。 考点:近代以来影视艺术。 点评:影视艺术的特点:直观性强;信息丰富,流通迅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强;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高。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 “西学东渐 ”进程开始 B致力于 “变科举 ”、 “改官制 ”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 “德先生 ”、 “赛先生 ”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 “1862年 ”
7、、 “京师同文馆 ”、 “外语、化学、物理 ”等有效信息。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儒家经典。 A项所述 “西学东渐 ”进程开始于明朝末年; 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 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 C。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 “自强 ”的迷梦彻底破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864年,有人称 : “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 ”,欧洲诸邦 “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
8、。这一 “变局论 ”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 A项错误;材料中称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 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 C项; “变局论 ”是王韬在 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故选 D。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
9、自强 ”的思想,发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但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近代科技 ,未触动封建制度,结果失败。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 “反思 ”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并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不能救中国。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都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才能使中
10、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选 C。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 点评: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近代每一次政治思想的兴起都进行了社会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政治思想运动的开展,影响深远。 胡适评价 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 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维新派主张变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A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 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C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D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故选 D。 考点:梁启
11、超等人的维新思想。 点评:维新思想的影响: 1、抨击封建专制,促进民权兴起;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促进人民觉醒,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鞭子 ”与 “动弹 ”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中日甲午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开眼看世界 ”的新思潮兴起, 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指导
12、思想是 “中体西用 ”, B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其背景是辛亥革命失败和袁世凯复辟帝制, C项错误;甲午战后,戊戌变法兴起, D项对应正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演变的,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因而近代前期的政治思想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某思想家在 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 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
13、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大体意思是:我宁愿国粹消亡,也不愿民族消亡,我们的民族要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不能任凭自然选择,故 B、 D两项错误;康梁的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 19世纪末,而材料反映的是 20世纪初出现的现象, C项错误。故选 A。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点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思
14、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肯定西方文化。四个选项都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 习,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实践。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文化,是全盘的否定与肯定中西方文化。故选 D。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
15、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 “民主与科学 ”及 “马克思主义 ”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 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16、能力。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任务,阻碍中国独立和富强的主要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材料中这些近代思 想都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孙中山认为:银行、铁道、航路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
17、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反映了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A、 B、 C项表述均与材料不一致,故选 D。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 1924年,在国民党 “一大 ”上,孙中山提出 “节制资本 ”思想,即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有限度,这个限度的警戒线不在于比例大小,而在于能否 “操纵国民生计 ”。对孙中山的 “节制资本 ”思想,毛泽东曾给予很高评价,称之为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经济构成的正确方针 ”。 孙中山选集下卷所载: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
18、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 “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 ”可以看出孙中山 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故选 D。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新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涵: 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19、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 下列关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 “走英日道路 ”到 “走美法道路 ”再到 “以俄为师 ”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D项都发生在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
20、0年,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 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曾说: “我们 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中国共产党 “高明些 ”的表现有 工农武装割据 “一国两制 ” “大跃进 ”运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都是中共对中国革命和
21、建设道路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成功探索, 项 “大跃进 ”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符合题意中 “高明些 ”的表现,排除含 的选项,选 D。 考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点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重点解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 诗篇。 ”下列哪一篇文章符合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 “诗篇 ”的内容?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22、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南巡,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 “南方谈话 ”,故选 B。 考点:邓小平南方谈话。 点评: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围绕着 “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古代欧洲人一直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成真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后,也一度被看做绝对权威的理论,相对论
23、出现后,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说明 A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会否定更多的真理 B社会不断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断进步 C人类永远无法找到真理 D经典力学体系已经过时,被彻底抛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断进步, A、 C、 D表述错误,故选 B。 考点: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 点评:还可以考查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如: 1931年 10月 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 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内蒙古 呼伦贝尔 牙林一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