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建立祠堂,逢年过节祭拜祖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古代中国,这种习俗来源与古代宗法制,古代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所以这幅牌匾与宗法制有关,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明确提出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2、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毛泽东和周恩来没有提出过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叶剑英在 1981年提出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明确提出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是邓小平,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点评:此题很简单,出题者主要是考查学生对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一国两制 ”相关基础知识。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 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处应是( )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3、 D土地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湘水岸边船启航 ”, “四夺赤水过长江 ”, “行程二万通华北 ”等诗句可知其指的是红军万里长征,分析选项,除了遵义会议外,其 它各个选项所述事件的影响力都没有达到 “挽国邦 ”的程度,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材料主旨。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
4、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时间 “1987年 ”,这一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答案:为 A。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注意分析题干时间,从而排除其它选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相关史实的掌握和理解。 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 ”这一课题,收
5、集了以下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 维新变法运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辛亥革命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首先要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 1919年五四运动后的民主革命,分析各个小项,符合这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包括: 国民大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期的认识和掌握,并熟练掌握各个小项 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等基础知识。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说: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 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
6、 ”、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这表明他 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兴银行,请雇工,废家奴,这说明了他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相关知识,分析选项。 A、 B、 D明显和题干没有关系,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抓住材料主旨,分析材料和选项之间的关系。 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
7、列哪一概念 ( )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A,黑人民权运动是争取黑人的民主权力,与共和没有关系,反法西斯主义是在反对法西斯极端主义,与 B项社会保障和 D项君主立宪都没有关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 D项君主立宪没有关系,而它们共同涉及的主题是人权,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外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文化大革命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要避免 “文化大革命 ”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
8、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残余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革是一场深重灾难,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的错误认识,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题干与 A和 C没有关系,个人崇拜出现的根源也是民主制度不健全, B不对。所以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 “文化大革命 ”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深刻认识文革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得出教训。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 初试 二试 三 试 明 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
9、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是明经科的, A不正确。进士科与明经科都重视对儒家经书学习,所以 C不正确。 D项材料无从反映,排除。从进士科与明经科中二试、三试内容可以比较出 C项描述符合表格所提供情况,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0、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出题者意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全面分析表格,准确掌握其提供的信息。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三省六部制 明朝的内阁 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清朝的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黄宗羲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特点,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是由皇帝控制,没有这样的特点, 不对。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分立,互相牵制,而宋代中书门下牵制宰相,在地方通判牵
11、制知州能地方长官, 对,答案:为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一些重要特点的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主旨。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 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虽然扩大了民主思想的影响,但并没有使民主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排除 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时民主共和
12、已经成为历史潮流,时间上要晚于题干所述,排除 C。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中国外交失败的反帝爱国运动,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为正统,并且后来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都为人民抛 弃,即失败了,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抓住题干主旨。 在周恩来诞辰 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亚非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 “主要事迹 ”一栏,正
13、确的填写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此题是在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 20年代周恩来参与了国民大革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0 年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0年代,参加重庆谈判。 50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多次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潮流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B体现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
14、的需要 D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新中国初期主要实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并且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和建设大量学习苏联的经验,所以这轮留学热潮主要热门国家是苏联,欧美尤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不可能是热门国家,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政外交全面分析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 A与会各国支持 “另起炉灶 ”方针,以摆脱西方列强殖民统治 B国际社会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提
15、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成为会议各方的共识 D宣传了新中国巨大成就,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万隆会议是指 1955年 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以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攻击,周恩来提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求同存异 ”成为会议各方的共识,答案: 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出题者主要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史实的掌握和对其主要精神的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西周时期 ,周王娶了王后 ,为
16、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妃,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王后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妃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周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妃所生儿子都不是嫡子,排除其继承权,拥有继承权的只有王后为他生的二儿子,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嫡长子继承制的认识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 1840年 B 1860年
17、C 1895年 D 1901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只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年,所以政府许可开办工厂最早只能是 1895年,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是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 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 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摩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 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 ) 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 中外反动势力联
18、合绞杀义和团运动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信息 1940 年。分析各个小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于鸦片战争期间的 1941年。三国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 1895年 4月 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 “友善劝告 ”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发生于 1900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在 绞杀义和团运动后的 1901年,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史实,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
19、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熟练掌握。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要求选择的是 “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堪称一变,因为中国的政体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更大的变化,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为实现
20、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和变化,从此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而香港回归虽有重大意义,但算不上历史性巨变,答案:为 B。 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的宏观 把握,学生应提纲挈领,纵向考查近 100年的中国历史发展轨迹。 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 ) A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B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D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是考查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相关史实,联系史实可知,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1、于国民革命时期,在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答案:为 B。 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两次合作相关史实的认识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 D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 1949年 4月 21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解放军战略反攻开始于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 长泰 第二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