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A儒、道、墨、法 B法、儒、道、墨 C道、法、墨、儒 D道、法、儒、墨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儒、墨、道、法各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再进行比对即可得出结论:儒家提倡 “仁爱 ”,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希望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 ”, 不
2、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是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属于隐士派;法家主张 “法治 ”, 强调依法治国,是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故选 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 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明清很多小说注重描写商人的活动,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并初步表现出抨击封建 制度、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和现世幸福、逐利生财等新思想。导致这些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包括( ) A重商思
3、想抬头和商品经济繁荣 B工商城镇蓬勃发展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 D封建制度的腐朽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反映在思想领域,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工商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思想领域产生了追求个人自由和现世幸福、逐利生财等新思想。这些新思想的产生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无关,故选 C。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点评: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
4、解放思想的 进步性。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同光十三绝 ”是清末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隶书具有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的特点,草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所以 错误; 、 、 说法正确,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点评: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时,应该深刻分析它与当时的经
5、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现行高考的重要考查角度。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发展是高考重要的考查方式,所以学生应该深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五代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的帛画,以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正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点
6、评: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
7、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中西文化的交融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出现。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点评: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
8、、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宝。 “三五步走遍天 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等表达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 A动作程式化 B场景虚拟化 C人物脸谱化 D语言音乐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 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夸张的虚拟化场景。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 点评: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 、舞。诗指其文学,乐
9、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 A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 “上帝直接对话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 “神创说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 “上帝造人说 ”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存的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变异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生
10、物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的挑战,继牛顿的经典力学后,宗教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A、 C、 D项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B。 考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点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 东晋 葛洪抱朴子云 “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11、。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 “潮汐 ”。这一自然现象是由太阳和月球的万有引力引起的,可以通过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做出解释,故选 B。 考点: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点评: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成就有: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的诞生;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 “ 科学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 ”、 “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 “科学革命 ”意义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答案: C 试
12、题分析:通过题干中的时间 1919年、 “宇宙新理论 ”、 “牛顿观念的破产 ”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一理论是相对论。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和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把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故选 C。 考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点评: 17世纪,科学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
13、基础。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的发展逐渐摆 脱神学的束缚,呈现出对世界认识逐步深入的特征,即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针对右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 “民主,科学 ” D “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 答案: B 试题分析:针对经学难敌洋枪样炮的社会现实,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 “经世致用 ”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即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制列强侵略。故选 B。 考点: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从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维新变法
14、、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B批评洋务派的活 动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梁启超资产
15、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变法通议是其宣传变法的文章。梁启超引用这段话指出中国和日本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导致了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结局,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选 C。 考点: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 点评:还可以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 1、抨击封建专制,促进民权兴起;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促进人民觉醒,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该思想属于(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大意是说:国家是人民的公共财产,那些治理国家的人,不
16、过是国家的 “公仆隶 ”。 A顽固派和 B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不会提出 “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D革命派要将 “王侯将相 ”推翻消灭。这一思想的作者是严复,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 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 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 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17、”引文中的 “这些哲人 ”和空格部分( )分别是指( ) A人文主义者、人性 B启蒙思想家、理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牛顿对后世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些哲人受牛顿万有引力的影响,相信存在着 “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探索社会内在规律的这些哲人就是启蒙思想家,探索到的自然法则就是“理性 ”。 理性是启蒙思想的核心,启蒙思想家将理性作为检验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故选 B。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是发生在 17、 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8、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 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卢梭与伏尔泰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C倡导不同的政体 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关键词是 “思想分歧 ” “最重要表现 ”。卢梭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二人在思想上的最大分歧是建立何种政体,伏尔泰推崇君主立宪制,卢梭倡导 “社会契约 ”和 “人民主权 ”。故选 C。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 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根据地, “理性 ”“自由 ”“平等 ”等启蒙思想弥漫着整
19、个法国 ,乃至整个欧洲。狄德罗、孟德斯鸠、爱尔维修、伏尔泰、卢梭等一系列人物在这个时代出现,并在人类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常常是命题的考点。 董仲舒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
20、的新儒学。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 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 “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之争。甲方是陆九渊的心学,把 “心
21、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宣扬 “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 “致良知 ”就可得到天理,反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乙方即朱熹的理学,认为 “天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知论上提出 “格物致知 ”。 A、 D是理学的 观点; C是王阳明的主张;故选 B。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理学在继承先代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新的主张,对当时的政治、道德、教育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中应该当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评价。如 “心学 ”主张内心自省,有助于我们加强自律、构筑和谐,有助于我们奋发进取,增强责任感。
22、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 地外,山色有无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王阳明的心学把 “心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宣扬 “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万事万物之理皆居于人心中,万事万物的存在意义也由人心论断,万物的存在状态皆由人心所反映。这与 C项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 ”体现的意境一致,故选 C。 考点:陆王心学。 点评: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 禅宗语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与此主张类
23、似的古代思想家是( D ) A. 孔子的仁恕学说 B. 朱熹的理学 C. 董仲舒大一统主张 D. 王守仁的心学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认为 “君权神授 ”、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孟子、董仲舒和黄宗羲都是儒学思想家,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在对君主专制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所以 A项不准确;董仲舒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早期,不是社会转型时期, B项错误;孟子虽然提出 “民贵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省 部分 重点中学 秋季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