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索利说 :“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 ,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 “她 ”的民主制度中的理念和原则不包括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男女平等 D少数服从多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包含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直接选举等特征,所以 A B D三项均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本身的史实,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女性没有参政的权力, C项错误,答案:选 C项。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2、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具有很多特点,而人民主权体现在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威方面,轮番而治体现在管理者的选举方面,由于其实行直接民主选举,因而与资产阶级的间接选举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有很大不同。 某班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 A颁布了资政新篇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斗争,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最早提出对内要推翻清政府的
3、封建统治,对外主张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以说它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答案:选 D项, A B C三项都与反帝反封建的本质特征不完全吻合。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材料从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角度考查其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高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主要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阶级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等方面。 陈旭麓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
4、来的影响不包括 A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B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冲击了传统的 “夷夏 ”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D中国的 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时间是1514年之后的 325年,即 1839年,实际上材料要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分界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C D三项表述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项表述错误,故答案:选 D 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
5、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 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考高也及时地加以引入,希望引起学生的观注。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 17世纪的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人口处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 ”抢占了先机 ”的表现是 A大宪章的签署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英国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人口处 ”是指 1
6、7世纪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社会转型, B项符合要求, A C D三项发生的时间与 17世纪这一题中给出的时间不符合,故答案:选 B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这一过程却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文章所反映的政治体制近似于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贵族
7、制 D君主立宪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说明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收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由此可知它对应了英国 “光荣革命 ”后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答案:选 D项, A B C 三项与题中君主权力受限的描述不符。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欧美代议制的建立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约束限制行政权从而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尽管各国代议制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其实质或本质则根本相同。 美国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 “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 ”, “不
8、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材料体现了 A民主共和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 D分权制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到,美国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 定的各州不能拥有的权力,这些权力只能有联邦政府享有,由此可知,材料体现了联邦政府高于地方各州的特点,这是中央集权的表现, B C D三项原则与材料文字内容不符,故答案:选 B项。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宪法的内容; 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 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 。 179
9、6年 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 “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宪法的范围内。 ”华盛 顿意在强调 A联邦制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到,华盛顿一再告诫官员要遵守法律,行使权力不能越界,这体现了其法律至上和权力制衡的主张和思想观念, C 项符合题意, A B D 三项也是美国 1787 年宪法中的原则,但与华盛顿讲话的意图不符,答案:选 C项。 考点:美国的总统共和政体 点评:美国的政权模式是 “三权分立 ”,在政治结构中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10、,它们共同体现了美国宪法的思想原则:即 “分权制衡 ”原则,当然这一原则秉承了资产阶级反封建防独裁的思想理念。 有人说,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至今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说法 A混淆了中央集权制与联邦制的概念 B论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意义 C区分了中央集权制与联邦制的差异 D说明了联邦制也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统治,而美国的联邦制则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二者有本质区别,因此材料中的说法混淆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联邦制度中央集权的差别,答
11、案:选 A, 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区分两者的差异, B D两项说法均不如 A确切。 考点:中西方的政体比较 点评:材料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 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文艺复兴时代著名政治理论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在君主论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 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
12、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 ”对比各国政体判断受其政治理论影响最大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主张 国王应该拥有绝对的实权才能控制和治理好国家,造福民众,他充分肯定了君主制的作用,由此可知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德国皇帝拥有实权,而英国国王没有实权, A 项不符合题意, B 法国和 C 美国实行总统制,故答案:选 D项。 考点: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 点评:材料从君主制在欧洲近代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说明了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出现是有其合理性的,对于西欧近代社会的发展而言君主制在西欧民族国
13、家的形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是西欧社会呈现出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即资本主义与君主专制同时发展的现象。 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按时间先后排列近代西方法律文献颁布的顺序是英国权利法案、美国 1787年宪法、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和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答案:选 C项。 考点:西方资产阶级的重大法律 点评:材料主要考虑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时间的记忆能力,难度较低。结合高考内容有关法律知识的考察还有十二铜表 法,民法大全和拿破仑法
14、典,因此应对此项内容作系统的归纳。 议会 (国会 )是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世纪晚期,英、法、美、德四国议会制度的相同之处在于 A所有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B四国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C议会都掌握最高行政权 D四国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结合近代英、法、美、德四国议会制度的内容可知,美、德两国的上议院议员由各州推选, A项表述不准确,美、德两国议会没有行政权, C项错误,同时美、德两国的内阁只对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D错误,但四国议会均是两院制,故答案:选 B项。 考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体比较 点评: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
15、建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在革命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和模式不尽相同,再加上各国的不同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使得各国的代议制特征明显不同,但是他们的实质却是相同的。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是一种单纯的土地制度 B废除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其核心思想是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饱暖 ” D当时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不单纯是一种土地制度, 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强调了将土地进行平均分配,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 B项错误
16、,其核心思想是要用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取代地主土地所有制, C项表述不正确, D项表述符合史实,答案:选 D项。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材料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
17、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说明了 “租界 ”是 “国中之国 ”,在租界内中国法律无法适用,说明租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答案:选 A项, B C D三项也是列强对中国主权侵害的表现,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点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除了割地赔款直接的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等司法主权的破坏等,高考经常关注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相关内容的考查。 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 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18、人才。 ”造成中国封建社会晚期 “万马齐喑究可哀 ”的原因包括 专制政治的强化 小农经济的顽固 程朱理学的束缚 鸦片贸易的泛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发展停滞、社会氛围凝重的原因在政治上有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有小农经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和思想上有程朱理学对人的禁锢,所以 三项表述正确, 与此无关,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
19、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西塞罗说: “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权威 B理性 C宗教 D法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 能力,古罗马建立的是一个统一的专制国家,他积极运用法律来调节人们之间的纠纷,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形成了庞大而缜密的法律体系,所以 D行符合古罗马史实, A B C 三项不是罗马用以调解各种纠纷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答案:选 D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古罗马法律以其完
20、备实用的法律体系著称于世,不仅对维护罗马国家政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就法律体系本身而言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标准蓝本。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 映的实质是 A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保护雅典平民的利益 D重视美德的培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罗马法律规定在个人财产遭到窃贼损害时可以杀死窃贼而不受惩罚,充分说明了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高于个人生命的本质,故 B项符合题意, A C两项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 D项含义在材
21、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体系完备,缜密和宏大,他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这些都成为罗马法最显著的特征。高考中多有对此特点的考查,本题即使如此,希望引起高度关注。有关罗马法内容的考查多以罗马法中的具体条款为依据,这本身也成为罗马法考查的一大特点。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省 沙市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